每到周末,活动就比较频繁,朋友间你请我、我请你,围绕着饭桌,纠缠不清。比如昨晚,电大八姐妹聚餐,今晚,某高中同学在某农庄宴请同学及家人,明晚晓红请吃家宴。整个周未忙着赶场子,赴饭局,其实也挺累的。
今晚的宴会地点是在同里镇郊的某个农庄。东道主沈老师一早就在群里吆喝:大家早点到,附近逛逛,拍点靓照。
中午时分,闺蜜雅文邀我去她那里,共进午餐。想到她一个人开店,忙得自顾不暇,我略加矜持,便在家里简单打发。
午后三点钟,从雅文店里出来,直接去同里的"静思园"。刷卡进园的第一件事不是赏景,而是吃蛋糕。
我说,我饿了。
先生说,他也饿了。
于是,路上买的蛋糕,被我们风卷残云般一扫而空。
静思园里,游客一拔拔,听口音,都是上海和苏州的,老年人居多。外地游客组团来旅游,到了同里,静思园与退思园一样,都是必到之处。
尽管游客众多,但这些老年游客素质比较高,不喧闹,以致于园内依然静谧。
雾霾散去后,阳光灿烂,徜徉在静思园里轻轻地移动步伐,静静地思考一些问题,感觉很舒爽。身边的摄影师也很给力,时不时给我惊喜。
已经记不清静思园来过多少次了,反正每一次来都要拍照留念,在熟悉的老地方再次留影,一边拗造型,一边在想,那一次与某某人来的,那一次与谁谁来的,曾经在这里开过座谈会,吃过饭⋯⋯
静思园移主了,园内的景观也有稍微改变,游客来了又走。事物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中,而记忆里的有些事,生了根,不会变。
"咦,真巧,怎么也来这里了?"见面的一刻,朱会长非常惊讶。他与汝馆长陪同上海诗词协会的朋友们正在游览静思园。
静思园不大,兜一圈没费多少时间,索性再兜一圈吧!总觉得,与不同的人在一起,感受到不一样的风景。










就餐的农庄比较隐秘,顾客大多是熟悉的老客户。
从静思园出来到农庄,时间尚早,夫妻俩在农庄里随意走走。鱼荡,瓜棚,果树,菜地⋯⋯这里的乡土气息很浓,相比静思园,是另一种美。
夕阳下,我在这里等你。




等待的片刻,再静静地思考一些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