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335018/8ba8b52ae70261bf.jpg)
▎车联网、电商和传统制造业,看上去是那么不同,但在供应链管理上,面临的根本问题却非常一致。电商的“两头难”、车联网企业的从1到N、传统制造业的采购增值,解决方案都可在供应链管理上找到答案。
▎从0到1,考验的是设计;从1到N,考验的是供应链。解决方案呢,前端需要推动标准化,控制产品的复杂度,因为复杂度是成本的驱动器;后端需要选好、管好供应商,整合供应商,确保供应商绩效;中间需要提高供应链计划,因为计划是供应链的引擎,很多问题貌似没做到(执行), 其实是没想到(计划)。这就是三管齐下提高供应链运营。我有成套的方法论,贯穿在我的最新畅销书《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里,这里不予赘述。
▎2015年后半年,我拜访一个全球五百强在中国的采购中心(IPO)。这个IPO的挑战是,在寻源找供应商外,如何才能给总部增加更多的价值?这也是很多跨国企业IPO的共同挑战:经过多年的中国寻源,大多零部件都已转厂到中国供应商,IPO的寻源业务在减少,资源利用率下降,需要从本部找更多的活儿做。另外,更低成本区的压力在增加。中国的IPO要跟越南等国竞争,也只能走增加更多价值之路。
▎这更多的价值,其实就是从采购扩展到供应链,从管理供应商延伸到管理供应链。寻源处理的主要是关系层面的问题,比如找供应商、评估、选择、谈判、签订合同,以商务问题居多;供应链管理则更多地介入运营层面,落实到执行细节,比如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而且需要更深入地介入计划,因为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是由计划驱动的。这时候,首当其冲的就是员工的能力问题:寻源人员的强项不是计划,他们在管理供应链的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上也不是专家。加强员工在这些供应链领域的能力,就成了这个全球公司IPO关注的重点。
▎这两年,我还见过好几家电商的管理人员,比如北京的品悦阳光、上海的美丽说、广州的酷漫居。对这些电商来说,虽说商业模式上有创新,但运营上面临的还是供应链的老挑战,简单地说就是“两头难”:前端难在需求的复杂度高,比如单品动辄就几千、几万种,放在哪个库里、库存水位设多少,确保一定的有货率,同时维持一定的库存周转率,是个典型而艰巨的计划问题;后端难在执行,即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把供应商绩效管理好——除非是厂家自产自销,电商走的是轻资产之路,生产增值活动依赖供应商,供应商太多、太杂,导致规模效益丧失,把自己做成了小客户,成本注定做不低、速度注定做不快。
▎电商是个新兴行业,员工普遍很年轻,强于业务模式创新,但弱于供应链运营——不管是前端的计划,还是后端的供应商管理,都做得不是尽善尽美。而他们的风险呢,还是死于库存。这几年我培训、咨询过一些电商,从根本的方法论上,供应链的需求预测、库存计划、采购执行仍然适用于他们;而我的供应商管理五步流程呢,同样可以帮助电商选好、管好供应商[1]。万变不离其宗。有些电商,特别是新兴的电商,喜欢向知名电商学习供应链管理;其实要说真正的方法论,还是离不开那些在制造业、零售业经过多年验证的基本实践。
▎我不认为向同行学习能解决我们的根本问题。一方面,顶尖的同行不会把会生金蛋的好点子给我们(有谁见过苹果在分享他们的最佳实践?);另一方面,同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其实都差不多,我们没解决的,八成他们也没解决——所谓同行,讲得好点就是做得一样好,说得差点就是做得一样烂。否则,我们怎么是同行呢?
▎为什么要说这些?行业众多,其实问题都很类似,解决方案也是。而真正的解决方案,其实不在你的同行那里;否则他们会甩你们几条街道,跟你们已经不是同行了。真正的解决方案,往往在最佳实践的最早发源地。在供应链领域,就是大批量制造业的汽车、PC等行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