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首诗18:静夜思

作者: 耘心 | 来源:发表于2020-07-03 10:10 被阅读0次

唐诗三百首,每天一首诗,讲给孩子听——

1、听诗歌朗诵          2、听标题解读

3、听知人论世          4、听诗句品析

5、听诗歌知识          6、听诗歌故事


今天学习五言绝句:李白的《静夜思》(请观看视频听讲解)


唐诗三百首18静夜思_腾讯视频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全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抒发了作者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明净。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后两句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思”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构思细致而深曲,脱口吟成、浑然无迹。内容是单纯,却又是丰富的;内容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体现了“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相关文章

  • 每天一首诗18:静夜思

    唐诗三百首,每天一首诗,讲给孩子听—— 1、听诗歌朗诵 2、听标题解读 3、听知人论世 4、听诗句...

  • 品读《静夜思》,李白在“床前”如何“举头望明月”?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的《静夜思》可谓是一首家喻户晓的经典,全诗...

  • 想家

    宝贝最喜欢的诗“静夜思”,听他奶声奶气的背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每每背一首诗的时...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家乡也许不在中国境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李白众多诗篇中最著名的一首诗了,但李白这首诗的“...

  • 《静夜思》教学反思

    本周教了《静夜思》这首诗,教学之后感触不少: 《静夜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之一,其语言凝练,感情...

  • 想家

    想家的时候,最常念叨的一首诗,便是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在此...

  • 《静夜思》教学心得

    《静夜思》教学心得 《静夜思》这首古诗脍炙人口,千古传诵,是我国唐代浪漫主义诗...

  • 静夜思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简单的一首诗,很美的意境,诗人李白,面对着月亮,心中...

  • 静夜思属于什么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耳熟能详,广为传颂的一首诗。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达...

  • 双证班2-思维导图与古诗:《静夜思》

    今天的作业是20分钟,画一首古诗《静夜思》。 一.古诗内容(上网查)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天一首诗18:静夜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ij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