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在古代,对于普通人,参加科举考试成功是改变命运的开始,但是,秦观的命运是从科考成功开始不断走下坡路。
科考之前,他潇洒游山玩水,疯狂追星(后来的老师苏东坡),一考落榜后,这个粗壮大汉的小心肝受到重创,及至抑郁,还写文自嘲“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拈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自己上了画楼,手里无聊地拈着一枝花依靠在栏杆上,一抹斜辉从云层缝隙中透过,有谁知道我心中的恨意。看,多失意的年轻人。
得到老师鼓励后,秦观二考成功。那时是宣太后理政,王安石变法,苏轼一党反对,秦观为刚刚去世的神宗写传。神宗支持变法,太后反对变法,秦观怎么写都被骂,他干脆称病回家了。紧跟着太后死,哲宗掌权再次支持变法,他被作为反对党一路遭贬,最后贬到了荒凉的郴州。
这首诗是秦观在前往郴州的路上写的。一方面写出了楚地条件的艰苦,另一方面,秦观的情绪也随着他的被贬跌落到谷底。
开头三句中,雾隐去楼台,渡口在朦胧的月色下看不见,桃花源,更是传说中不可见的,这些都在表达一种无限的绝望。杜鹃鸟叫,更是表达出思乡的悲凉。所以,词的上阙就是用景、物烘托出一种凄凉和悲哀。
南北朝时期的诗人陆凯折梅送书给友人范晔,留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驿寄梅花”是秦观自比范晔,后面的“鱼传尺素”也是说传递书信。
屈原投身的汨罗江,向西北流入湘水之中。潇水也是湘水支流之一。这里的潇湘,指代的便是屈原投江之地,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悲哀。
雾锁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隐匿不见。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见。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舍,春寒料峭,夕阳西下,杜鹃哀鸣!
远方的书信,寄来友人的问候,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郴江啊,你本来是绕着郴山流的,可为什么流到潇湘里去呢?
整首词都蕴含着一种绝望和悲苦的情感。
九年后哲宗走了,秦观的春天是不是到来了?的确是的,宋徽宗继位,开始召回旧党人,秦观位列其中,然而,秦观在回京途中病逝。
想起小时候,读诗词就犯懵,哪里知道其中的美妙、愁苦、爱国主义思想情怀和为民忧思等等,原来都是不懂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
读诗词学历史,在历史中读懂诗词,诗词和历史两不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