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忘忧社
张纯如:一个人的力量也能改变世界

张纯如:一个人的力量也能改变世界

作者: 无物永驻 | 来源:发表于2020-07-17 09:54 被阅读0次

    2019年11月9日,一条“张纯如去世15周年”的微博登上了热搜,她的名言“the power of one”犹如在耳。

    作为美国著名的年轻历史学家之一,张纯如曾获得众多荣誉。此外,她还接受大量电视采访和广播节目的采访,并发表过众多演讲。却在2004年11月9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自己的轿车内开枪自杀。

    我是从一本《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认识到这位女作家,也让我对这名拥有笔下坚定力量的女士肃然起敬。

    乔治·桑塔亚纳在书的序中写道“这本书是关于这段历史的权威之作”。

    张纯如让欧美主流社会开始关注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也是她让我更深刻地理解到何为“历史之灾,人民之痛”。


    南京大屠杀,看到这个词汇的中国人应该都不陌生,那是侵华战争中最惨绝人寰的历史、那是一段灭绝人性的屠杀行动、那是一段中国民族之痛和无法愈合的创伤。

    起初我在文字里看到它,在老师的讲解与图片中认识它,直至我来到南京,在大学图书馆中看到了张纯如的《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

    抱着了解历史的心态翻开书卷,却让我的心得到震颤,来自内心深处震撼的不仅是书中我看到人类对待同胞的残忍、暴戾与人性的黑暗面,还有张纯如女士在创作该书的勇气与所经历的磨难。

    在创作过程中,张纯如女士通过采访当事人、查阅档案资料以及实地考察与研究,阅读了大量有关屠杀的血腥的文献和报告。在收集罪证时,不可置信地见证了人性最黑暗、暴戾的一面,以致精神上受到很大的震撼,导致失眠、厌食。而在书出版前后,她及其家人更是受到了威胁与恐吓,骚扰报复,可这些却从未让她动摇。

    正如她所言:“作为一个作家,我要拯救那些被遗忘的人,为那些不能发声的人发言。”

    《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中不仅详细地描述了日军疯狂的暴行细节,而且分析了军国主义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日本士兵对人类生命的漠视。从教育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阐述了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根本性原因,无比客观又直白地阐述了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书写了那段历史的前因及后果。

    战争,就是残暴,掠夺,杀戮的代名词。

    1937年12月,日军攻入南京,死亡人数超过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遇难人数的总和。

    那些为独裁者的野心而付出生命的普通百姓,必须承受着那个动荡时代带来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痛,那些曾被鲜血浸染的土地发出声讨的呼啸声。

    在我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时脑海中浮现出一句话:历史之灾,人民之痛。那段历史让我惊异,让我恐惧。

    如今的这座六朝古都,如今处处显示着文明与进步,在我惊叹于它的繁华之时,也感受到那来自30万冤魂的哀叹。那是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城市多么繁华,都不应该忘记的过往,也是对曾经遭受了重大磨难的受苦人民最崇高的追忆。

    在那个动荡的时局下,那些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只能四处仓皇地寻求庇佑,而那些嗜血的魔头在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上犯下一件又一件无法原谅的罪行。

    那简明又触目惊心的数字、那些自认为高贵又骄傲的民族在死亡面前变得麻木不仁,人性的黑暗与残暴,被赋予合理的依据。


    在张纯如的纪录片中,她从容坚毅地向西方记者揭露南京大屠杀历史,面对记者的质疑,无所畏惧。

    有人问她为什么要写下这本书?

    她回答道,“纳粹屠杀犹太人这件事全世界都家喻户晓,但那时在美国,在西方,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几乎无人知晓”。

    张纯如她想,不应该让人类忘记那段血腥的过往,试图唤醒那些犯下罪行却在试图遮掩真相的战犯沉睡中的良心,告诉了我们带给人民苦难的制造者,终归逃不过被声讨的命运。

    此书一经出版,震惊西方世界。在随后数年内再版十余次,迄今印数已近百万册,被《纽约时报》列为推荐读物,被书评称为年度最佳书籍之一。并称该书为“60多年首次打破中、日、美沉默,用英文向全世界,详尽地揭露日本当年的兽性”的作品。

    在书中曾被侵占的南京,曾被奉为生命的至高权视作泡影,生命低如蝼蚁,甚至和家禽并无差异,任人宰割。生命的消逝就在眨眼之间,一个念头就有可能终结一个人活着的权利。

    张纯如在书中写道,“成千上万的生命由于他人一时的恶念闪现而陨落,第二天他们的死亡变得毫无意义,纵然此类死亡不可避免,这依旧是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惨剧”。

    人道主义与慈悲似乎被抛掷脑后,苦难人民的哀嚎只能唤起更为残酷的折磨。

    小到未出世的婴孩,大到步履蹒跚的老者,似乎没有一类弱势群体得到怜悯,反而是更加肆无忌惮的屠杀,不需要理由更没有申诉的权利,生命是如此不堪一击。


    这让我想起了2017年上映的长篇纪录片《二十二》,至今仍然记忆尤深。

    被采访的老人们,时过半百,在回忆的言语间隙都几度哽咽。但大多数的老人仍用沉默来回应,不太愿意回想起在南京大屠杀期间自己的经历。那些屠刀之下亲人的亡魂,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境遇,日军对自己的欺凌与蹂躏,虽然没在影片中一一重头讲起,但却可以在她们神情痛苦的脸上找到历史创伤留下的痕迹。

    人们常说时间是抚平伤痕最好的良药,可就算是过了几十年之后,儿孙在膝下打闹,战争留给他们的印记依旧没有消退。

    透过荧屏仍然可以感受她们受伤疮痍的心灵,那份哀绪,依旧可以牵动你的心。

    电影里的幸存老人那句:“谢谢你们”,多么让人心碎。谢谢你们,没有忘记。正如张纯如采访幸存者时,很多人都哭了,他们没想到,有一天会有人愿意听他们诉说那段故事,没有人会为了他们去伸张正义。

    若说此书记述的人性黑暗面与残酷的暴行让我不敢再看第二遍,那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与黑暗对立的光明存在。

    作者生动地记述了南京安全区里德国商人约翰·拉贝、美欧外科医生罗伯特·威尔逊、“南京活菩萨”明妮·魏特琳。

    “在黑暗的年代,大部分人变得麻木不仁,随波逐流。但总有极少数人挺身而出,置所有人警告于不顾,做出一些在正常年代连他们自己都无法想象的壮举。”

    把救济群众生命凌驾于个人安全之上,在战火不断肆虐的时候,他们所想不是离开而是留下,带给黑暗阴影下的人民一丝活下去的光亮。

    他们大多数人夜以继日地工作,制止暴行,想方设法地保护更多的无辜群众,以至于他们曾无数次与死亡擦身而过,身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精神折磨。他们无法做到对生命随意践踏的无视,他们从苦难者的眼神中看到害怕、无措、绝望,他们在战火肆掠的外国国土上像英雄一般屹立。

    “他们是我们的同胞。”

    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眼泪几乎夺眶而出。

    他们本没有义务如此,他们本可以逃离,回到自己的祖国中去。但在面对强大残忍的日军时,他们以己之身,保护了多少受苦受难的生命。人性之光辉伟大,无疑是黑暗中不会陨落的星星,虽然微小,却不容忽视。

    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只有文物与财富,还有历史经验与教训。忘记大屠杀就是二次屠杀,记住屠杀不等同于要我们记住仇恨,而是不要忘记人权与正义。

    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作者),曾评价道“它是一项激动人心的学术研究,也是一本充满激情的著作。该书的很多章节令人不忍卒读,但我们应该阅读,因为只有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驾驭未来。”

    在张纯如的丈夫为该书写作的尾声中,他是这样描述他的妻子的:

    “纯如是一个英雄,她勇敢地向世人讲述了南京人民在1937年冬天至1938年期间所遭受的种种劫难。纯如或许又是一个悲剧式英雄,因为她那异乎寻常的激情和干劲不仅使她在29岁时就取得惊人成就,而且也导致了她精神崩溃,年仅36岁便英年早逝。”

    这位用生命照亮历史真相的女作家,应该被大家所铭记。她为30万死难者奔走,用笔杆成为一名勇士,书写一段不该被忘记的历史,因为她坚信,一个人的力量也能改变世界。


    很高兴与你相遇,更多精彩好文欢迎关注自媒体:无物永驻,多平台同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纯如:一个人的力量也能改变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iwh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