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职能和一专多能这两个概念经常被混淆,今天我们来简单讨论下。
跨职能是指团队成员为整个团队目标负责,而不是壁垒分明用职能头衔把人区分开。比如团队中张三头衔为前端,他就只关心前端代码,李四头衔为后端他就只关心服务端代码。或者王五是开发,除了编码,完全不在乎测试或者软件构建发布问题;赵六是测试,就认为自己职责只是搭建测试环境,根据清单验证功能正确,至于开发遇到的阻碍和自己完全无关。
在真正的跨职能团队中,当团队目标有风险时,每个队员都要尽其所能站出来为团队目标达成出力,注意,这种跨职能付出和队员个人意识关系更大和队员能力关系很小。
典型案例一,某Sprint迭代已进入最后两天,特性代码的编写早就完成,但是特性代码的测试还差很多。这时候,团队中所有人都应该站出来加强在测试上的投入,以保证迭代结束时,所有特性都能测试完毕并交付。
典型案例二,最近团队工作中,使用Erlang语言的场景非常多,但团队中拥有此技能的人明显不足。我不会Erlang语言,那么如何帮助团队?如果我有跨职能意识,我会发现这种情况下,我还是能做很多事。比如,我可以去了解下除了编码外是否有些周边事分给我做,比如帮忙编写下文档,准备试验环境,或者帮忙做点端茶送水的后勤事务让攻关队员安心攻关,或者我开始去学习Erlang语言,这样虽然现在不能马上就独立做模块,但学习几天后说不定就可以参与和攻关队员的结对,或者分一些简单模块来做做等。
当然,对这些典型案例而言,如果我们的队员在能力上更全面些,比如案例二中的“我”如果在拥有其他技能外也掌握Erlang技能,是不是在团队遇到这种瓶颈时能起更大作用?这就是传说中的一专多能,指队员的能力为T型结构,除了有自己的专精领域外,对完成整个项目任务需要的多个项目技能领域都有涉猎。这样的知识结构能更好的适应跨职能团队要求。在平时,可以把自己主要精力放在专精领域中,这样可以更高效的做事。在团队任务遇到瓶颈时,因为自己知识具有多能特性,也能够根据转换到缓解瓶颈的工作任务中
也就是说,一专多能可以让我们更好的适应跨职能的工作场景。
总之,现在很清楚了。跨职能是指团队组织方式以及队员的协作意识,队员的知识结构不同只影响团队跨职能运作的顺畅度,并不是必要因素。一专多能则是指队员的知识结构。当队员都具有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时,能够让团队跨职能运作更顺畅。所以我们在实践中,应该首先鼓励队员的跨职能意识,然后再引导队员往一专多能方向提升自己,这样才能让跨职能组织建设进入良性阶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