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有方法18

教育有方法18

作者: 井蛙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3-11-09 05:15 被阅读0次
        今天继续分享史文杰《好的教育》
        第六章 挑战自身的极限
        29.“起得早、跑得快”不如“走得远”
        早起的鸟有虫吃,但早起的虫也会被鸟吃。早教如果进行得过早太急,孩子的兴趣也会给弄没的。许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学一种乐器,原本想让孩子得到艺术的熏陶,但修身养性的初衷就逐渐被功利心取代了。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学得无趣,反正一切都是为了考试。
        ……
        我们也希望儿子会玩一种乐器,但首先想到的不是买乐器、找老师、督促孩子练琴,而是想怎么能让儿子爱上音乐。儿子过两周岁生日的时候,他舅舅寄给他一个微型电子琴玩具。儿子爱不释手,经常拿它玩弄个不停。到四岁时,儿子还会时不时地拿那玩具电子琴敲打。他妈妈心中暗暗窃喜,却没送他去学琴,而是把他送到启德童音乐班去玩。
        启德童是为7岁以下儿童开办的音乐班,其课程设计参照了美国幼儿教育部的“早期实用发展理论”,它有几十年早期音乐教育的经验。孩子在音乐班用打击器、弦乐和管乐等乐器去感受音乐,通过老师的琴声视唱练耳,伴随身体运动去感受乐律。
        音乐班的老师还教孩子如何自己动手,体验制作乐器的乐趣。一天,儿子从班里拿回一个简易的吉他,兴奋告诉我们这是他在音乐班亲手制作的!从他兴奋的样子就不难看出,他对此很有成就感。
        儿子在启德童整整玩了两年。到了从启德童毕业的那天,他妈妈问:“想不想继续学音乐?”儿子不假思索回道:“当然想啊。”她接着再问:“想不想学弹钢琴啊?”“当然!”儿子一口答应。我们那时意识到,两年的音乐班给他的不只是识五线谱的能力,也不只是能掌握节奏的技巧。音乐班赋予他的,是一颗埋入心灵中喜爱音乐的种子。
        儿子从此开始学弹钢琴,师从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叶老师。叶老师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在我们社区教了几十年的钢琴和竖琴。她重视培养孩子的音乐表现力和基本功,对学生既严格又有耐心。在她的指导下,很多学生在各类音乐比赛中获过奖。
        ……
        为了维护儿子的学琴兴趣,我们不要求他每天练得太多。除了钢琴比赛的前两周,他每天练琴从来不超过一小时。期间他还常常休息一下,喝点饮料吃个水果什么的。可能是这些原因,儿子从不反感学琴,几乎每天都能自觉练琴。就连外出旅游的时候,他有时也觉得手痒痒的,很想弹几下。可每次都很无奈,没能在宾馆找到钢琴。旅游后一回到家,不管那时有多晚,他的第一件事通常是弹一会儿琴。有一次过了午夜两点才到家,我不得不硬把他从钢琴凳上拉去睡觉。
        他妈妈小时候练小提琴,曾是复旦大学乐队的成员。她酷爱古典音乐,经常在驱车途中播放各种古典乐曲。久而久之,儿子对其中的一首钢琴曲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
        那是一首由乔治·希夫拉演奏的李斯特《匈牙利第六狂想曲》,李斯特的《狂六》被誉为最有难度的钢琴曲之一。……
        有好长一段时间,儿子对《狂六》情有独钟。在路上,他经常反复要求他妈妈放这首曲子,简直到了百听不厌的程度。他有一次听得太入神,就感叹不知何时自己才能弹下这首曲。他妈妈就勉励说:“不急,慢慢学就一定能的。”从此,儿子与钢琴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大学后,儿子还一直坚持到音乐系学琴,后来还在大学校园举办了一场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把《狂六》作为了他音乐会的压轴曲。听着谢幕时雷鸣般的掌声,看到他终于实现了小时候的夙愿,我不由得感慨起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艺术的路并不适合每个孩子,我们只希望通过学琴这件事,儿子能养成这么一种品质:即使在无外来压力的时候,还是能凭自己的兴趣去做好一件事。

        养育孩子不单单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更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他(她)自己。通过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尽力让孩子体验不同的兴趣爱好,在众多榜样中帮助孩子选的他(她)所钟爱的事情。

        孩子真心喜欢的事,不仅仅可以作为才艺展示,更是生活中减压的好方法。例如孩子爱画画,无论开心与烦恼,都能通过画画表达心情,修身养性。

        还是那句话,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唤醒孩子的求知欲。一个没有被功利侵蚀的孩子,一旦激发了自主学习的开关,只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好,也将走得更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有方法1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nc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