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
上了大学之后,对于写作这件事,仿佛是有点懈怠。不仅如此,读书也是。终于懂得高中时期老师说的话,上了大学后她们读的书反倒越来越少,按理来说大学的时间应该会比高中多,但是似乎大家都静不下心来将时间耗在读书这件事上。相对于密密麻麻的,沉重的,没有画面冲击感的文字,大家更爱一边吃着周黑鸭一边看剧。我也是如此。
我的其中一位室友是比较爱读书的人,经常可以看见他拿着各种当代名家的小说。前不久我还开玩笑对他说,我的新年愿望就是每个月比他多读一本书。的确,相对于其他人而言,自己一直在吃老本,孩童时期与少年时期的囫囵吞枣,在网络不是那么普及的年代里,打发时间的工具,才变成身边人认为的“读过很多书”的人。
大人们训斥我们的时候,总爱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来说话。虽然在我的意识里,“两天晒网”明明是“三天打鱼”的一个歇息,一次暂停,但是整个世界的人似乎都认为它形容的是你的三分热度根本无法填补你所进行的事情而消耗的能量。
然而对于读书这件事,我似乎成了三天打鱼,两年晒网。我甚至比不上省博物馆,人家好歹还开馆三年闭馆三年。
说起来总是让人觉得羞愧的事情。
希望新的一年可以成为劳逸结合的,好渔夫。
【鱼与熊掌】
我不喜欢选择。
我也选择不出来。
每次和朋友去外面吃饭,或是出去旅游,大家都默许不会问我的具体意见。不是不尊重,而是知道问了我我也会说:“啊,这个你们决定就好了,我都可以。”
我是一个不喜欢计划安排的人。那些琐碎的,需要一件件记在本子上,做了再划掉的事情,需要我花费大把的时间。我会不停地在ABC中徘徊,在进行方案A的时候又会想方案B。
这算不算对待选择的见异思迁。
所以在很多需要选择的时候,要不要考研,要不要考导游证,是去深圳还是厦门或是在长沙实习,这些看上去可能会对我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情。
到现在也是一团乱麻。我每次都对自己讲“走一步看一步”。
但我忘记未来本来就是未知的,我在未来里是个瞎子。
【黑白】
14号凌晨到了家。
回来后发现家乡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开了很多年的奶茶店换成了正新鸡排,小时候经常去的诊所换成了小吃店,初中门口的小卖部老板也换了,让一进门就打招呼的我倍感尴尬。
所有事情都缓慢的又有条不紊地发展。
一条道路,分散的点,不同于天上的星宿,不用各司其职,不用恪尽职守。若是觉得累了,不用和任何人通报,就可以随心所欲看它七十二变。
我很想它们。我相信它们也是想我的。
每次回来的第一天早晨,去楼下买面,老板依旧对我的喜好了解的一清二楚;几年不去的书店,老板看见我进去都会自觉从货架拿下《萌芽》;奶茶店的老板知道我喜欢喝能量;无骨鸡柳的老板知道我番茄酱和辣椒都要。
你瞧,她们还是记得我一些的。哪怕可能只是迎合我的消费习惯而获利。
这总是温暖的事情。如今却是黑白的了。
【哭笑不得】
稍微了解我的朋友,应该会知道《萌芽》这本杂志是我高中时代的一个标志。
我记得当时班上的人大多爱看一本叫做《哲思》的杂志。
其实我心里是很鄙夷的。因为《哲思》相对于《萌芽》来说,太轻浮了。
除了摘选的一些名家的作品是较好的以外,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真的让人看了只能拿出小s冷漠脸。想写青春故事那一个个都是花火风,遣词用句都不及《萌芽》上的十分之一。然而因为高中时期学业的压力,我一开始就是用各种杂志来填补的。《萌芽》看的太快,所以也会偶尔买买《哲思》。
但是每当看到它做作的米黄色的封面,摸起来的粗糙感,让人明显感觉它真的真的很想让大家觉得“我们是一本文艺书刊”。
即使给我一种在菜市场叫卖的感觉。
对这本杂志的好感消磨的一干二净的就是它们出了个什么《破茧成蝶》,各种高考状元的学习方法,当时班主任经常拿那个给我们复印,然后在下课期间和我们说这个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好。
我的心理是崩溃的。原来《哲思》真的和《萌芽》这样本本分分的文艺杂志就是不一样。
憋不住了吧。以后上架放在教辅栏吧。
自此再也没有买过《哲思》。
现在想想也是哭笑不得的事呢。
【盖楼与拆迁】
上大学之后,因为是学生干部的关系,交际面一下子拓宽了。
然而矛盾的是,我不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
我似乎不太赞成“关系好需要用时间去堆砌”这种说法,比如为了证明我和你关系好,我们每周都会有各种活动。所以我常常会给人一种对别人不太上心的感觉。
其实我只是觉得,在如今这个时期,进入社会的前期,我们可能更应该将这四年利用好。不是整天耗在外面游荡,不是整天出去各种约饭,不是整天想着逃课睡懒觉,不是整天泡吧熬夜过着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
在学习,能力,见识,内涵等等方面,都应该做出自己的努力。因此你不得不放弃一些交际。
见过呼朋唤友前后迎合的人,见过不断搭建新关系抛弃旧关系的人,也见过一直维持本圈子的人。大家各有所得,其中的滋味无法言说。
我曾经问过一位很要好的朋友这样一个问题:“你如果把一个人当朋友,你会怎么表现呢?”
他说:“我肯为他花时间。”
醍醐灌顶。的确,为一个人花时间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即使大家如今觉得时间也就那么回事,并不觉得宝贵。
因此我试着问自己,如今的几个圈子是不是对我有帮助的?这不是功利,是一种人想相互提高的本能。若我觉得,大家都是积极向上的,传递正能量的,有心事可以一起分享的,OK,咱们三观合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若我觉得,和你在一起只有永无止境不知疲倦的饭局K歌电影逛街,以此来证明自己是开心的,那就算了吧。
可能人世间有很多种快乐,唯独这种我是不懂的。
【最爱我的人】
最爱我的人是我的父母。
看到这句话还以为是初高中的考试中烂大街的描写亲情的文章中的一句。的确,感觉从小就被灌输的理念,各种感天动地哭的稀里哗啦的事例,就像是一套模板,拿高分的工具。
而如今的我,介于大学和工作之前的我,每半年回一次家的我,才稍微明白父母。
我是一个比较自私的人,我一向将客观原因归结我是“90后”“独生子女”“家里最小的”,之前看咪蒙的一篇文章,是说父母如今和我们的交流小心翼翼,当时看了感慨万千。
因为我忘了父母也是家里最小的。
他们也曾经是备受照顾,万千宠爱的。
而现在他们怕我们不耐烦,询问的时候小心翼翼。回到家后,以我们为中心,饮食喜好生活作息都是由我们来定。而我们有时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家后一脸严肃,他们也只能悻悻地沉默。
最爱我的人是我的父母。希望大家都可以这样想。
【网】
人作为最高级的动物,在地球上称霸了那么多年,我一向觉得这是一个奇迹。
很多人认为发达的大脑,敏捷的思考,神奇的天赋等等这些只限于人类拥有的东西,是自然给予的馈赠。
可是上天一向是公平的,给予了什么,必然会拿走什么。
北岛有一首名为《生活》的诗。只有一个字。
网。
的确,我们像是猎人捕捉的猎物,被困在牢里。猎人抓住我们不是为了吃掉我们,而是为了看我们如何在这个网中自得其乐,活出什么花样来。
工作,学习,家人,朋友,这些生活的配件,你会如何安置呢?
这些事情在这张密密麻麻交织的网中化成每一个绳结,牢牢地将我们困在生活这张网中。它站在网外看我们苦中作乐。
看有的人将绳结减去一些让自己的空间更大。
看有的人还怕绳结不够,自己加上一些。
看有的人最后越来越轻松,半个身子都快出来了。它气的直跺脚。
看有的人最后越来越疲劳,整个身子都动弹不得。它笑的像朵花。
愿你我。
愿你我都可以成为好渔夫。
愿你我可以选对鱼或是熊掌。
愿你我可以对以前烦恼的事情今后哭笑不得的说出来。
愿你我可以建立对的关系。
愿你我的父母都健康快乐。
愿我们在生活这张网中,也可以活的怡然自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