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十分婺源三分色,自有七分人间乐

十分婺源三分色,自有七分人间乐

作者: 人中每文 | 来源:发表于2022-09-12 23:16 被阅读0次

    ——古村汪口过中秋

    大自然总喜欢在秋天才悄悄打开它的颜料盒,信手一挥,人间便即刻换了颜色。从一味绿到多味彩,或杏黄、赤红,或丹青、紫蓝……缤纷绚丽,醉眼迷离。

    中国最美乡村——婺源,便也总在这个时节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秋的代言。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加上赤橙红黄的民间晒秋已然吸引了众人的眼球。清晨,远山在薄雾的簇拥下缓缓露出脸庞,树林随朝霞浸染着徐徐亮出腰杆。因地处双河汇合口,碧水汪汪而得名的汪口,便毫无争议地排在了我们此行婺源之旅的第一站。

    汪口,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位于婺源东北部,古称永川,宋大观三年由徙婺源九代孙朝议大夫俞杲所建。该村山环水绕,风景秀丽,地灵人杰,是古徽州一方“徽秀钟灵”之地。

    历史上,这里文风鼎盛,人文蔚起,经科举中进士者有14人,出任七品以上官员73人,著书立说,以斐然文采名于世者9人,著作达27部,还走出了一大批商贾四方的徽商富贾和精杏林、工篆刻、善书画的名士贤达。

    怀揣着对这份已知的深深敬意,我们步履轻轻地走在这文脉深厚、意韵悠长的青石巷道里。导游介绍说身为4A景区的汪口相比别的景点,最大特点就是原汁原味。即便游人如织,这里的百姓也依然如常生活,一日三餐,和睦邻里,迎日出,送日落。村里的古山林、古埠头、古商业街、古巷、古祠堂及众多的官第、商宅、民居和书屋等古建筑依然保存完好。难怪我们都感觉不到丝毫的商业气息,相反,人间烟火倒是别有一番蓬勃生气。

    正值传统佳节——中秋,上午十时左右,就有不少人家已经在为中秋饭做准备。处理宰杀过的鸡鸭,或清洗,或拔毛,埋头沉浸其中,完全不受我们一众人目光和镜头的干扰。在一户门墙上标注有书屋字样的老宅里,一对父女正在拾掇着两只肥美的螃蟹。我看得投入,想象着待会就会诞生美味佳肴,肚子竟也发出了几声嘀咕。

    也有端着器皿或挎着篮子的老人径自沿着墙角,悠悠走到河边去洗刷。河水倒映着她们忙碌的身影,也照见了她们脸上褶皱难掩的喜悦。再过一会儿,儿子或闺女就该带着孙辈们来过节了。有些时日没见,娃娃们是瘦了还是胖了呢?人的一生,从渴求荣华富贵到祈盼身心平安,到最后,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才是至高无上的境界。

    也不时有孩童自家中蹿出,跑到了道上,跑到了村里的活动堂,嘻笑玩闹着。见惯了生人的他们已然适应自如我们的到来,无论眉眼亦或嘴角,并未显出半分羞怯,但其举止也绝不鲁莽。我们一行近三十人七零八散地走着,也不曾见到有谁被他们碰撞。

    约近晌午,果然有不少中青年男女现身青石路上,牵着孩子,提着礼盒、袋子,言语着,笑谈着。与他们的脚步声声紧密应和着的是各家屋里的锅碗瓢盆,也在齐力表演着一曲合奏。饭菜的喷香无影无形,却使劲往我们鼻腔里钻,屋顶的炊烟则努力地往上飘,好似要飘到半空后再回过身来俯视这人间况味。

    我们继续行走,举着相机捕捉着这里的民俗风情,也感受着这里深厚传统。置身已有千年的村落,静观今人在上演团圆喜乐,我仿佛在历史与现代中穿越。

    而当我们正沉浸在被国内古建专家誉为“建筑艺术宝库”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俞氏宗祠里聆听导游解说,细品文字介绍时,竟还听见了阵阵鞭炮声。汪口人过中秋真是堪比除夕,也要如此庆祝。我不禁一惊,岂知更为丰富的还有晚上的活动。一位村民热情地告诉我今夜七点村里会有唱戏表演,唱的也是传统戏。纵然好奇,可惜我们行程既定,无缘观看,不免一丝遗憾。

    走出宗祠,正墙面右侧约三四米高的脚手架搭建齐整,竹竿围栏密密麻麻,原来是有专人近期在修缮宗祠。

    了解到汪口曾作为皖南古民居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二00二年被授予“中国民俗文化村”和“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还在二00五年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我以为,除了政府部门的不期修缮与用心保护,更重要的,还有汪口村人自己的身体力行,在此栖居与繁衍,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文中图片均由王刚老师拍摄,在此深表感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分婺源三分色,自有七分人间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sc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