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梅在《修炼魅力女人》中说:世界有十分美丽,但如果没有女人,将失掉七分色彩;女人有十分美丽,但如果远离书籍,将失掉七分内蕴。读书的女人是美丽的。女人不可不读书,世界因女人的存在而美丽,女人因书籍的滋养而变得更加聪慧。
女人三十岁之前的美丽可以依靠天生丽质,三十岁以后的美丽则更多出自由内而外的气质、修养与神韵,而要想获得这份气韵,除了生活的磨砺,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逐渐积累。
一、女人因阅读而美丽
腹有诗书气自华,凡是热爱阅读的女人,气质上必定更加睿智淡定、自信大气。
居里夫人曾说:“17岁时你不漂亮,可以怪罪于母亲没有遗传好的容貌;但是30岁了依然不漂亮,就只能怪自己,因为在那么漫长的日子里,你没有往生命里注入新的东西。”
阅读为女性提供了认识世界的窗口,透过这扇窗,女性收获知识、增长见识、提升品位,因为人的个体经验是有限的,我们只有借助于“书”,我们才能走出自己狭小的经验世界,向整个世界开放。
读书的女人,更少纠结,过多果敢;更少惆怅,更多坦然。她们在书的滋养下变得更加具有内涵与底蕴,她们较少持续地沉沦悲苦,较少无望地孤独惆怅,较少怨天尤人、孤芳自赏。读书使她们更充满自信。书籍是心中明灯,精神的伴侣。读书能够让最平凡的的女人,创造出生命的美丽。
书对女人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毕淑敏说过:“书对于女人的效力,不像睡眠,睡眠好的女人,容光焕发;失眠的女人,眼圈发黑。读书和不读书的女人在一天之内是看不出来的。书对于女人的效力,也不像美容食品,滋润得好的女人,驻颜有术;滋润得不好的女人,憔悴不堪。读书和不读书的女人,在3个月之内,是看不出来 的。日子一天一天地走,书要一页一页地读。清风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几年一辈子地读下去。书就像微波炉,从内到外震荡着我们的心,徐徐地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书的效力就凸显出来了”。
不久前去世的杨绛先生也是极爱读书的女子,自幼年时受到父亲启蒙开始读书以来,读书与对读书的思考贯穿于杨绛生命的始终,她与钱钟书也是因读书这一共同爱好而结为连理的。
杨国良曾在《杨绛:“九蒸九陪”的传奇》中写道:“杨绛先生一生最本初、最纯粹、最持久的信仰是读书。”
对于阅读,她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比如她把读书比作“隐身”的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任。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跟他对质。”看先生年轻时的照片,其实并不是我们普遍意义上的美女,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先生的眉眼却更加舒展面容也愈发柔和。多年的读书积累让她成为一个有温度懂得情趣会思考的女人,使她在饱尝生活的风霜与时代的动荡后,仍怀着一颗温暖包容的心灵,更未曾一日撂下书本,耄耋之年笔耕不辍,以九十岁高龄出版散文集《我们仨》依旧震惊文坛。
二、阅读,要有所选择
有人说:对孩子最好的引诱是让他们去阅读。这样就算他们遇到糟糕的事,也会知道还有个备份的世界,那里有备份的梦想、备份的宁静、备份的旅行、备份的诗句,还有备份的爱情。
这就是阅读的魅力,让人不由自主沉溺其中,但要想真正在阅读中有所收获,一定要有选择的去读,决不可泛泛而读。
首先,多读自己水平以上的书。看得懂的书我们都把它归作闲书,要想在阅读中提升自己,有必要多读一些自己看不懂的书。换句话说,别花太多时间读和你平行的书。读轻易能懂的书,对你而言可能只是一种散步,你能从中汲取的营养很有限;而读在你之上的书,对你而言可能是在攀登一座力不可及的高峰,虽然过程艰辛,但在成功翻越后你所体验到的快感与成就感,是阳关大道远远给不了的。
正所谓,“登高必自卑”。阅读,让人变得谦卑。在这个膨胀的、泡沫般的时代,找找自卑又何妨?这种“自找的”自卑并不会引致消沉,它往往带来更多的求知欲。当你在阅读一个从未接触的领域时,迷茫和困惑是必经之路,这时你会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渺小。阅读,让我们摆脱缥缈的虚妄,让个体意义上渺小的人,找到真实的存在感。
图片来自pexels.com
三、阅读,是我的诗和远方
白岩松在《白说》中写道: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以为世界只有我的家乡海拉尔那么大,生活的白净很小。但是当你开始识字,开始试着翻开一本又一本的书,你的疆域被大大地拓展了。如果没有阅读,你会走到死路的尽头。而在书中,你会读到跟你有着同样经历的人,在那个死路劲头记录下来的所思所想,帮你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在当代社会,相较男性,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越来越多,标准也更加苛刻,既要上得厅堂,也要下得厨房;既要赚钱养家,更要貌美如花。面对现实的琐碎与生活的不堪,我们会有想要逃离的时刻,当看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时,心中也会有所动摇。
事实是,诗和远方未必遥不可及,翻开书便可进入另一世界,从眼前的蝇营狗苟中逃离,那里有无限未知亟待我们去发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