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之后,翻冗琐事也少了许多,浮生日闲,便有了更多可能。近来天气有些乖张,熟悉的人知道,我最喜欢应强风冷雨的景儿饮上几杯。或立小屋,或坐酒馆,或行走沙澧河岸,几两白酒、半瓶黄酒、几杯家酿葡萄酒,随性搭配,亦不求多,心之所至、会意则止。常有人说,酒能喝出个什么来?我深知这话本不该反驳,可没曾想这几日我还真喝出点意思出来。
不敢独专,即与诸饮者共享。
1.少止微醺心境空
花看半开,酒饮微醺,若即若离,似远还近。
长者曾教诲,凡事只达七八分处才有佳趣产生,饮酒则在半醉时分感觉最好。由此看来,饮酒实与做人做事无二,若能微醺即止,既有了飘然恍惚的朦胧感受,又没了伤身出丑的过分担忧。这便是应了中庸之道,瞻前仍有余力,顾后也没断绝生机。
微醺状态的最妙之处,在于心绪的空明。在这个点儿上,什么理智、什么忧愁都化作了踉跄谈笑间的一片模糊,很多东西就在这一刻随着酒香飘去,那些个心结也就随之淡忘,即便是逃脱不了的人和事,也慢慢的褪于微醺光景里的不动声色。而这种状态剩下的,就只有刹那间的欢喜,
还有,是否继续饮下去。
2. 醉始枉自无炎凉
酒醺不禁,了无可吟,轻纨不动,松醒醉心。
人常常不知足,尤其是饮酒的人,微醺固然最好,却往往抵不了性情饮者的口腹之瘾。在半醉半醒间看到杯中残酒,想必大多都有一饮而尽的豪情,到这时候,不能尽兴又怎能罢休,直到畅酣耳热,醉人醉心。
一季花落,半夜秋深。这时候人虽不动,景色却会动,从酒醉人的眼中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到的景象。酒醉之后,头脑一片混沌,达到了“法空不缠,身心自在”的境界,自己都不知道在想什么,身体也将不受控制,便是深秋冷夜,也感受不到一丝凉意,枉自身放闲处,意安静中,让身心尽融入了天地之间。
曾有人说,如果清醒不快乐,那宁愿醉酒。要是到了这一节,大概便是醉生梦死,只笑红尘了。
3. 几分酡意投枯笔
酒深情远,尘外婆娑,乘兴且歌,试醉颜酡。
古时候有许多酒林高士,大醉之后就击节高歌、挥毫泼墨,实是令人神往。现今的人就缺失了很多灵气,多将“酒”视为尘世生存的手段,已不复酒中真意了。真知酒的人,知命不忧,莫逆于心,饮酒是情之所至,醉酒是随性洒脱。
酒醉到深处之后,往往会带给人一丝松弛,就又能记起一些事情来,大概就是人们说的“已经醉过头”的感觉。从饮酒开始到现在,便是一个由浅到浓、由浓到酣的升华过程。到达了顶点,再回过头来,就会有很多的情绪涌现。这时候,可能会听几首老歌、写几句诗词,或者跟长久不联系的人打个招呼,酝酿一些平常不太敢说的话,有了醉颜、酡意,再有些情怀,才算是畅饮到位。
花间独饮,不知而不愠。能到了这个境界的人,多半是酒中好手了。
4.幻若浅酣岁月长
欢情少去,共此烛光,复有何夕,岁月长茫。
酒过人乏,往往没那么快入眠。倘若在这深秋时节的冷雨夜,一夕就更显漫长。醉后的人,躺在黑暗里,可能会期待一丝烛光,那跃动着的一点点火焰,仿佛能抵御酒精散发后身体的微凉。看来,饮酒的人更需要加点衣裳。
但得酒中趣,饮者留其名。饮酒的人喜欢讲故事,也喜欢听故事。新醅壶好酒,再遇到好故事,最当浮一白。岁月这样粘稠悠长,对于醉者来讲,酡颜之下一点点回味各样的故事,才是独饮的意义所在。
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正如这些诗句所言,也许醉酒本身,就是一个美好的故事。
若能将往今故事都化作暖人的酒,真是你我饮者的幸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