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历史事件都离不开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有了时间和空间坐标,才能将历史事件准确定位,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最难记忆的往往是时间,他们常常张冠李戴,春秋战国两汉三国五代十国辽宋夏元傻傻分不清,无法将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准确嵌入当时的时间点中,一方面无法牢固识记,另一方面也无法准确理解各种历史现象及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而时间轴的有效使用,则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尤其是在考前,时间紧张,需要识记的内容多,学生往往没有头绪,不知道从哪里着手,用一个时间轴,问题可迎刃而解。
时间轴的使用,有以下几种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交叉使用。
一、以教师为主,带领学生完成时间轴
在最初使用时间轴时,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做,需要教师示范引导,此种方法比较适用。教师利用时间轴进行知识整合,引导学生树立时空观念,这个阶段,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的比较明显,以中国古代史为例,教师在时间轴上,引导学生画出历史分期,将中国古代史分为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1840年之前)几个时期,然后再分别填充主要事件,完成对历史事件的时空定位,在梳理历史事件的过程中,沥青历史事件的发展演变脉络,将相关历史事件用时间轴这条线串起来,形成一个个完整的链条。
二、以学生为主,以作业形式完成时间轴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画时间轴,自主整合知识,在完成时间轴的过程中,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定位、串联,从而理解某个历史事件发展的时代背景。例如,在一个时间轴上,当学生完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历史事件梳理,他(她)就能沿着各事件的时间线索,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这里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以时间轴为线索的背景(原因、条件)倒推归因训练。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危机的逐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经济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阶级基础);维新变法的失败(改良道路走不通);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思想基础);孙中山从上书李鸿章失败到创办兴中会、同盟会(孙中山的伟大转变)等等,在一个时间轴上,学生看着自己梳理的历史事件,能够清晰准确的分析某个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
三、师生合作,对历史事件进行再整合
在临近考试时,往往只有几节课的复习时间,这时候如果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复习,有可能一节课只复习了一个单元的知识,根本来不及将知识整体过一遍。尤其是在高三上期期中考试前,因为要考试三本必修的内容,学生就更是无从下手,这时,时间轴的使用就是高效复习的利器。
本次期中考试前,只有四节课的复习时间,我将四节课做了如下安排,以中国历史发展线索为依据绘制时间轴,将中国历史分为古代史(1840年之前)、近代史(1840-1949年)、现代史(1949——)三大块,再将现代史分为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949-1976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两个阶段,每节课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时间线,让学生依次说出规定时间段内发生的历史事件,不允许重复,这样,全班同学都要发言而且要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教师则边听边填充时间轴并补充相关事实和拓展相关知识。当同学们轮流一遍后,基本上已经完成了既定时间段内的历史大事梳理。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已经完成的历史事件进行归类,从中梳理出该段时间内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自的脉络,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整合后的时间轴,不仅仅是对历史知识的简单梳理、识记,而且,通过呈现在时间轴上的历史事件内在关系的分析,加深了对主干知识、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在梳理整合中国史的同时 ,穿插加入同一时间段内世界史的相关内容,把中国史放进世界发展长河中去,树立整体史观,理解中国历史的世界背景。
这样的考前复习是高效高质量的,学生反响良好,期中考试成绩也体现出了这种复习模式的有效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