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意中刷到了一则新闻,一名高三的男生将自己本班的女生杀死过后自己又自杀。看完之后挺震惊,因为近年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恶意程度也超乎想象。实在是搞不懂,在本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会出现这些血腥事件。这些不论同学之间的,还是师生之间的,亦或是学生关于自己的事件背后,都可以归纳为心理不健康所导致的。
随着各类教育的普及社会的进步,对学生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当然学生的心理压力也逐渐增大。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好心态,家长、校园以及社会不能给予学生及时的疏导和帮助,很有可能导致他们走向极端。
追根溯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也是在整个人生当中,对他们影响最重要的人。从小营造的成长氛围,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及影响是一生的。如果孩子从小就在一个有爱的家庭里面成长,他们所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一定是包容的。如果孩子从小就缺失家庭的温度,将来的某一天,一定会在某个点体现出来。正如暴躁的父母带不出耐心的孩子;自私的父母带不出会分享的的孩子;不求上进的父母带不出爱学习的孩子…自己都做不好,甚至不会做,如何去要求孩子呢?
社会的影响会影响孩子的世界观。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发达,网络上的负面新闻及行为也对未成年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如果没有人及时制止和规范其行为的好坏,很有可能让他们走上不当之路。
而学校是一个集中程度比较高的集体场合,由于教学任务在身集中,人数众多,教师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人的每一个言行举止。即使发现有问题,但也只能点到即止,给予及时的疏导和指引,但也治标不治本。
所以,对孩子的教育意识还是得从小抓起。而不是等父母有空了,发现问题了才来亡羊补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