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深入中华数千年的文脉;
白酒,流淌在华夏历史的长河;
白酒,渗透在我们人生的智慧;
白酒,融在东方舌尖上的美食;
白酒,古今快意江湖的万种情愁;那些举杯邀明月的雅趣、那种把酒问青天的情怀、那份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豪情、那段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潇洒,快哉,有酒真好!乐哉,微醺醉妙!
花开半看,酒饮微醺,小醉最好.
人活一世,真的不太容易,总是会有那么几件事叫人想不通、看不透、猜不出。想不通的,就一直要想通;看不透的,就一直想看透;猜不出的,就一直想猜出答案…于是,快乐的人生中就多了些许苦闷,几丝淡淡的闲愁,愁到深处,恍恍忽忽间,惟有钟情于酒…
“如果经历了白天辛勤的劳动,又累又饿时享受的那杯酒,才是世上最好喝的酒。”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曾说道。年少时不懂生活的艰辛,对此没有什么感触。现在经过生活的洗礼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忙碌一天回到家,换上拖鞋,脱掉束缚全身的衣服,躺在沙发上,再给自己倒上一杯酒,喝上一口,瞬间有如释重负的快感,那将是多么的畅快和舒爽。
人人都懂醉酒的滋味,人人都有醉酒的感受。先贤不是早就说过,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其实,圣贤寂寞是真,饮者留其名,则是有些迁强。因为自古以来的圣贤,数来数去也只不过就那么几个,而饮者则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能有几个醉酒者在青史上留名…
自古以来饮酒者,都会为自己饮酒找出不同的借口。找不同的借口饮酒的人,即使同喝一碗酒,也会喝出不同的味道。说是喝酒,其实就是品心情,不同的心情,就会喝出酒的不同味道来。于是,人们开心时喝,愤怒时也喝,哀伤时喝,欢乐时也喝,团聚时喝,独处时也喝,兴奋时喝,落莫时更喝…酒沫四溅之时,酒杯交错之间,喝出了人的千姿百态,也品出了酒的酸甜苦辣…
都说喝酒是一种寄托,将自己的情也好,义也罢,梦也好,念也罢,都寄存在一杯杯的酒水中。可酒水更烈,哪里容得下那么深沉的情义,估计都会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寄托于山,山倒;寄托于水,水流。到头来,苦的还是自己,伤的更是自己的心。其实,我觉得喝酒更象是一种解脱,专情于酒,物我两忘,无拘无束,惟酒为尊,天下何事,能奈我何…
醉酒的感觉真好,可以让人暂时忘却周边的俗世凡尘,回归自己一颗轻灵剔透的那颗心,无欲无念,无牵无挂。人其实本来就是十分纯净的,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去,何牵何挂之有。只是在凡尘熏染已久,耳闻目睹,自觉不自觉地就沾染上了好多本来不属于自己的功与名、利与禄、是与非、对与错。岂不知,百年之后,自己为之苦苦奋斗一生的功名利禄、是非对错又归于何处…
醉酒的感觉真好,可以暂时让自己有片刻的安宁,重拾自己的真性情,痛痛快快地做一次真自我。为了生活,人们平时带的面具太多太多,有的为了奉承,有了为了讨巧,有的为了投机,有的为了献媚,有的为了自尊,更多的时候,其实是在自怜…惟有端起酒杯,开怀畅饮间,才也说平时不敢说之语,做平时不敢做之事,想平时所不敢想。那种感觉非常奇妙,他不浓也不重,只要把握好平衡和节奏,酒精就像一剂良方,让你茅塞顿开,仿佛平时那些不开心的事情,也没那么重要了。返朴归真,回归本性,说起来容易,可在现实在真正要做起来,又能有几人,又能有几时…
醉酒的感觉真好,可以暂时让自己只钟情于酒,心无杂念,心无旁骛,心甘情愿,心情也会变得十分轻松。在那一刻,什么都可以抛于九宵之外,什么都可以弃于阡陌之中,什么都可以融化于酒杯之内…这个世界的诱惑太多、杂念太多、俗望太多,常常让人穷于应付,疲于奔命,席不暇暖,四处奔波,筋疲力尽,争脱不得,钟情于一就变成了人生中一种可望而不可求的奢侈…
醉酒的感觉真好,诗仙李白学习榜样。李白坎坷的半生加上重情义的性格,注定他和酒有缘,虽然他真的没什么酒量,凡事还都喜欢来一杯。悲伤如太白:“愁来饮酒两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自信也可似太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的狂放洒脱,大约满足了中国文化对饮者最美的幻想。不知是饮酒成就了诗仙,还是赋诗扬出了酒仙的名,李白就像是酒神赋予中华文化的礼物,千年来成为至美的谈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