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辛德勒的名单》
“如果我的生活不那么奢侈,我可以再多救些人,如果我再多赚点钱……我太荒唐挥霍了……”
在灰白的镜头下,斯皮尔伯格给人们展现出了一个荒淫无度,却道济天下的社交达人——奥斯卡•辛德勒。斯皮尔伯格塑造出这样一个花花公子的形象,并非随意将人性的缺点搬上荧屏,而是用真实的手段将历史一展无遗。不仅在刻画圆形人物方面颇有成就,在拍摄方面也是如此。因此可道出《辛德勒的名单》最出色的拍摄风格之一——本色刻画,又不失艺术。
例如1943年3月13日,德国军队潜入犹太人集中区进行屠杀的情节中,有一段犹太人把戒指和珠宝塞进面包,然后开始祷告的特写画面。还有一段,讲述的是阿蒙·戈特下令把有病的犹太人全部消灭掉。检查身体前,女人们纷纷弄破手指挤出血来涂在脸上、唇上增加血色的特写。另外也包括妇女们赤裸着营养不良的身体,被军官和医生们打量的远景和中景。这些令人尴尬,触目惊心的场景,真真切切,毫无保留地展现了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花式迫害”,更能引人深思。同样运用天然无添加拍摄法的还有2017年9月上映的纪录片《二十二》,这两者在纪实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微妙来看,《辛德勒的名单》更有戏剧性,是一部有艺术感写真佳作。《二十二》则属于隐喻类,需要观众自行体会其中“大悲无泪”的真意。
影片的另一大特点落在了色调方面
灰色代表的是悲伤,是哀悼,是对历史的凝视。《辛德勒的名单》中99.9%都是黑白灰。正如网上的评论:“没有颜色的时代,或许就是电影的颜色。”
但在屠杀的那段情节中,“红色天使”出现了。一个穿着红衣服的小女孩无助的在屠杀现场跑来跑去,红衣服与灰色有些格格不入。她没有哭喊,没有任何的恐慌的表情,就是迈着小脚步跑着跑着,周围不断有人倒下,鲜血淋淋。最后,小女孩终于跑进楼房里的一间破屋子,躲在床下,好奇的四处张望。那双天真的眼睛,那尸体丛中的一点红色,无不扣人心弦。利用色调对比和隐喻蒙太奇,斯皮尔伯格很成功地将人们心中的希望寄托在了这样一个童真,又令人心酸的情节上。但影片后面讲辛德勒去清理尸体的时候,观众看到的却只是小女孩的尸体送去火化,好像希望又破灭了一般。这样悲剧收尾,和灰红相衬,为的就是完成这一部犹太的写真集。(未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