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午四点钟,是公司约定的休息时间。每到这个点,我会从座位上站起来伸个懒腰,在园区逛一会,然后到园区门口的便利店,拿一瓶酸奶和零食补充一下能量。
便利店很迷你,约摸有五平米,是针对这个办公园区的内部人员设置的,没有多余的零售物品,除了吃的还是吃的。偌大的园区只有这么一个小小的便利店,为匆忙的上班族提供了面包,饮料,酸奶,香烟和纸巾。
店主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有二十多岁,皮肤微黑的,头发油腻,戴着黑框眼镜,眼神略有些倦怠。夏天背心拖鞋,冬天黑色大棉衣。
早上八点多和下午四点是小店的高峰期,推开塑胶窗帘,年轻人坐在放满香烟的玻璃柜台后面,双肘支在台面上,手里拖着一部手机,神情专注,丝毫不肯离开手机屏幕。
店里顾客一个接一个,各自从柜台上取了饮料零食,站在柜台边上。店主用眼角的余光扫一眼顾客手里的物件,转头继续看屏幕,然后从嘴里吐出价格。
顾客扫码支付,手机自动语音播报收款通知。轻轻松松地省去帮顾客拿商品和找零钱的步骤环节,小伙子多出了更多的时间玩手机游戏。
有一次,我去店里固定的位置找酸奶,看到货架上差不多空了,便找了一会儿。背后突然传来“啊”的一声,惊恐之余,我回头看了一眼,小伙子拍着大腿,表情无比遗憾。
我想大约是游戏中的某个角色被杀死了吧!
XX牌子的酸奶没有了吗?
你看看货架上!
只有柠檬味的,原味的没有了吗?
没有就是没有了!小伙子不耐烦地抛过来一句话。
那天,我悻悻然离去,此后再也没有去过那家便利店。小店的生意依旧,有着固定的客源,不愁没有生意。虽然小,但能够入驻办公园区,店主必定是有坚实的关系基础,方能靠园吃园。
去过几次便利店之后,每次见到店主从来没有正眼看过一次他的顾客,从来没有看过别人拿走了什么,他只需要一边玩游戏,刷屏,一边听取语音播报付款情况如此而已。一天天的日子往复下去。
园区在五环与六环之间,大概有2000多人,仅此一家便利店,除去几千元的房租,没有任何竞争压力,小伙子坐着收钱,有大把闲置的时间,即便是不会大富,幸福感都是要爆棚的吧。
我跟同事说,在北京这样的城市,能够过这样的日子,真是清闲幸福啊。
你没听说过一句话,年轻人累不死,但会闲死的吗?同事不加思考地回我。
是的。人是会闲死的,无聊至死的。
同事说,小伙子年纪轻轻,完全可以有更多的思路,比如园区的上班族吃惯了大油大盐的外卖便当,他可以提供更绿色的健康工作餐,或者把门店的门厅部分稍稍装点一下,让店面轻松有情调一些,甚至可以利用门厅的空间,多一个小小的书架,给大家提供热咖啡.....
所以,安稳与优越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很容易将人推进一口井,丧失思考的能力,日日仰望一隅的天空,然后过着复印机一样苍白无聊的生活。
叔本华在《人生的痛苦与虚无》中说,优越的生活条件会变成一种惩罚,当人被满足了物质生活之后,就会陷入极度无聊的深渊之中。
这是一个喊着梦想却没有梦想的时代,我们心志被太多物质的欲念牵引着向外张望,睁大发狂的眼睛向外索取可供消遣的场所,追求新鲜感和感官刺激,却发现永无法满足。
我们的生活除了工作,便被无边无际的“无聊”和“闲得发慌”所代替。刷屏,游戏,追热点,追剧,抖音直播这些榨取年轻人精力的事物,一波又一波席卷了我们的进取心。这个社会,发泄性的娱乐和满足性的游戏,博人关注的真人秀和综艺节目等消遣娱乐,以及感官刺激的产品体验,抽干了年轻人的专注力。过度的娱乐化享乐化,榨取掉年轻人的意志力,在不知不觉中丧失思考的能力。
我们都学过一首诗,是臧克家的《有的人》,开头的那句话: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在这个时代,应该有另外一种诠释,就是大多数人的生命肉体尚在,但精神上已经奄奄一息。
大部分人不去打造个人的影响力,却关注在网络世界的鸡零狗碎。上班的时候累死了,下班之后又把自己闲死。我想,这应该是目前年轻人的生存现状。
倘若我们都有机会拥有丰富的物质基础或者一笔丰厚财富,我们会如何选择安排自己的生活。很多人都会说要去实现自己的计划和理想,但事实上,当财富的富足来临的时候,我想很少有人拥有足够的能力来经营这份财富,来让自己走向更高层级的人生。
托马斯·曼在父亲死后,继承了家族遗产,辞去教务职业,专心从事写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莎士比亚年轻时候一直从事稳定、安全的投资,待到家庭生活富足安稳之后,开始诗歌和戏剧文学的创作,成为英国文学史上的巨匠;叔本华继承了父亲的遗产,一心开始自己的哲学研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的先河,成为唯意志论哲学流派的创始人。
人,最怕在安稳富足的生活中,丧失思考,迷失自我,然后温水煮青蛙地死去。
相比这些生活富足,依然没有沉溺于物质享乐,专注于创造人类的精神智慧,然后成为一代宗师的大咖们,更让我们敬佩的是那些身处泥泞之中,依然仰望星空的默默无闻的平凡人。
2018年,文化界最大的新闻爆点应该是在第三季的《中国诗词大会》上,一个来自杭州的外卖小哥雷海为击败北大才子成为本季的总冠军,一度成为我们的精神标杆。
事实上,也有为数不少的人都处于生活的困顿之中,却拥有着对苦难的生活,渊深如海的包容,在困难的生活里坚持和坚守自己的精神底线。
北京,这个城市什么味儿都有,就是没有人情味儿。但这个没有人情味儿的城市最大的味道就是无比的包容和开放。无数的年轻人曾经逃离,最终又回来汇聚在这座城市,谈梦想,搞创业,玩艺术,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在生活的洪流之中,漂浮着他们的理想,挫败和不甘心。
生活不会给每个人公平和满足。然而,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却没有高下贵贱之分。无论生活如何对待我们,我们都不能因为生存而降低我们的思维能力,更不能因为物质而丧失追求高层级的精神智慧的能力。
2018年8月26日
北京·朝阳区·常营·北京新天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