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神奇瑰丽,充满生命的奇迹,而巨杉无疑是奇迹中传说般的存在。
巨杉是地球上古老而珍稀的物种,见证了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它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平和、宁静、沉稳而睿智地凝视着时间的流逝,万物的变化。《巨杉之歌》一书中,美国作家托尼·约翰斯顿用诗意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巨杉一年四季的景色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让我们油然而生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巨杉高大粗壮,其中的雪曼将军树是地球上目前存活的最大生命体。读这本书,你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它的高、大、壮的阳刚美,同时书中一些无处不在的细节却又能让你感受到一种细腻、温柔、明媚的小巧美。大与小的巧妙对比使得整本书的节奏错落有致,画面变化和谐美好。
书中“大”与“小”的对比都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意象中大与小的对比。文中,作者把巨杉塑造成了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灿烂的阳光只是他的“纱巾”;天边的朝霞他“俯瞰”即可;天空上的白云他伸出臂膀就可挽住;高挂在天空的繁星,他可轻松揽之入怀。阳光、朝霞、白云、星星,这些意象高远、缥缈
,巨杉却可轻易地和它们相遇、相交,足可见其“大”。在体现巨杉“大”的同时,作者并没有忽略那些“小”的意象。甲虫脚步匆忙,啄木鸟“笃笃”地敲击着树干,蜜蜂“嗡嗡”地叫着,雨后的青蛙“呱呱”地唱着歌,松鼠在树洞里睡觉……这些小生物虽然体型小,但有了它们的存在,森林更富有生机和活力。巨杉像一个安全广大的家,给这些小动物提供了栖息生长的地方,“大”与“小”和谐统一成一个温暖的整体。
跨页与单页的对比。作者用了较多的跨页来展现大自然的广袤、深邃。对于单株巨杉的刻画,既有跨页的独立形象,也有单页的环境衬托。
春天,万物复苏,竖立起来的跨页上,巨杉高高直立,棕色的树干直插入云霄,我们只能看到枝叶的末端,一只大鸟在白云间翱翔。而在巨杉的脚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低飞的鸟儿和一些普通树木的树梢。
到了夏天,作者选取了两个极端的环境,一个是电闪雷鸣的天气,天空乌云密布,颜色暗淡,巨杉在风雨中高高耸立,毫不畏惧。我们平时看到的闪电,则出现在巨杉的树干位置,并没有在空旷处看起来那么高,巨杉在森林中“一览众树小”;一个是山火燃烧的跨页,作者用深深浅浅的棕色、黑色来表现林立的树干,用红色点和红黄交错的颜色来体现燃烧的火焰和四溅的火星,熊熊燃烧的大火中只能看到巨杉很小的一截树干,却让人想象到巨杉的枝叶在大火中能安然无恙。
秋天来了,作者又用了一个单页来表现巨杉的高。黄昏时分,树木的叶子变得稀疏,阳光大片大片地斜射下来,乌鸦纷飞,巨杉的身姿在夕阳中显得俏丽挺拔。
冬天的巨杉,作者用了两个跨页来表现,一个竖跨页,一个横跨页。竖跨页中的巨杉,作者选取了树干以上接近树冠的部分。图画的底部,那些普通树木的树梢像小草一样簇拥在巨杉树干的周围,雪花纷纷扬扬,巨杉的枝叶上落满白雪,就像“身披白袍的巫师梅林”,竖起来的书页长长的,把书举过头顶,仿佛在瞻仰现实中的巨杉,给人一种仰视才见的高大感。下一页是一个横过来的跨页,是黄昏晚霞中的巨杉。蓝黑的夜幕上,星星点点,向下渐变成浅灰,黄色,红色,最后是巨杉身边落满雪花的其他树木的树梢。这幅跨页视野开阔,巨杉一树独秀,给人一种寥廓、孤清之感。此时的巨杉是大自然画框中的主角。
而单页的局部图则大多用来展现小环境中具体而微小的生物。顺着山势潺潺而下的小溪就在巨杉的脚下,小溪两旁是绿油油的小草和零星点缀的小花。雨后水洼里的青蛙和水草,纹理清晰可见。变黄的叶子中熟睡的松鼠,眼睛紧闭,神态惬意。一只乌鸦站在树枝上正张嘴鸣叫着。这些小的事物单独成页,和那些大跨页相比,颇有点显微镜放大的效果图的意思。单页中的形象越具体给人的感觉反而越小,越衬托出巨杉的大。
局部和整体的对比。看完整本书你会发现,这本书中竟找不到一张完完整整的巨杉图。有关巨杉冬天的是局部图,或者说是大部分的形象。前环衬,作者截取了巨杉脚下到树干的一小部分,也就是松鼠仰头目力所及的范围吧。因为地上就有一只眼睛黑亮的松鼠正捧着爪子吃松果。后环衬,作者也是选取了巨杉下面的一部分,时间是早上或傍晚,有阳光照射下来。树干粗大,两个孩子正仰头看着,腰都弯了,可见巨杉有多高,人看得有多累!正文中的巨杉图,不论是跨页还是单页都是截取巨杉的一部分,剩下的延伸出画外,以突出其高,其大。而完整地画出来的都是“小”的——青蛙,树上的小甲虫,小乌鸦,小松鼠,大熊(无论是睡着的还是醒来的),月光下展翅翱翔的鸟儿,它们或在树干上,或在树洞里,或在树梢上,或者树枝上,是巨杉的朋友,也是突出巨杉高大的衬托物,它们是巨杉的“局部”,是它的一部分环境。
就这样,作者通过文字与图画巧妙地把大与小展现在读者面前。巨杉把大与小和谐统一于一身,存在于自然中。巨杉美,大自然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