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数据杀熟中,我看到的…

大数据杀熟中,我看到的…

作者: 过眼流云 | 来源:发表于2018-03-27 15:12 被阅读0次

下午跟同事们随意谈起大数据杀熟现象,没有意识到这会演变成任何辩论。“一个挺新鲜的词,背后是大众无奈自嘲的脸,我们是其中被宰的对象,大家应该会同仇敌忾共同申讨”,我是这样认为的,没想到遭到强烈反对。

这大数据杀熟,近段时间看到过两眼,本来也是一知半解。今天早上刚读到了酷玩实验室的一篇文章,《大数据让我越来越穷:买了会员更贵,用得越多越亏!大公司真的套路深》让我又记起这个“大数据杀熟”来。趁着还有印象,就和同事们谈起了这件事。我是从个人最常用的购票软件开始实验的,虽然在场实验未成功证明这个现象,但并没有影响我继续为大家讲讲我刚了解的“大数据杀熟”,同时对这种同一时间地点不同用户不同收费的行为表示不满。不料同事打断并反驳了我,他认为这是合理的。

总结了一下他的观念:

大数据杀熟中,我看到的…

对老用户价格比新用户高,亦即对新用户的补贴比老用户高,这没什么问题,可以看做吸引新用户方法。与此相类似的现象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通讯公司的流量不限量卡,新用户享用已经好久了,老用户还陷在更换号码才能使用不限量卡,老号不享有这一福利的尴尬境地。

对于你必须使用的产品,我在你能承受的范围内涨价,明码标价你仍然只能使用,而服务商能获取更大利润。商人逐利,这是本能。大数据平台服务也是逐利,你接受平台服务就要接受它的调价机制,个人对此不认同的话可以选择不使用平台。

理解了它的内驱动力和机制,它的杀熟现象就可以理解和接受了。


同事的观点听得还有些道理,但即使理解我也很难接受,内心里始终觉得这熟杀得我憋闷。

大数据杀熟中,我看到的…

普遍存在的也不能代表这就是正常的。

根据个人提供的数据信息,了解个人隐私偏好,为个人提供个性化定制,推荐适合个人的出游购物阅读等等,但不应该让我们为同一件一样的东西只因为我喜欢我需要就让我多付出。这样的服务收费和坐地起价,除了一个涨得显而易见,一个暗地里发力不知不觉,还有什么区别!

我想到多年前盛行的车站附近傍晚时分吆喝着去哪哪的黑车。没有公交,要回去怎么办,黑车大哥带你走,等等凑凑一车人,花着高昂价钱享着低廉服务。让人气愤的不仅仅是服务和价格的不匹配,而是自己对这现象完全失去控制权。

大数据杀熟如此让我愤愤,是因为我感受到了一种背叛。各种app的蓬勃崛起让我们接触更多丰繁便利的服务,让我们以为自己拥有了选择权。我们将自己的信息毫不顾忌的开放给平台,希望平台能依据大数据给自己推荐个性化偏好服务。但大数据杀熟表现出来的是利用我们的信息,更多的赚取我们的钱,而非更好的服务。背叛远比失去控制权更让人难堪。

大数据杀熟中,我看到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数据杀熟中,我看到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cs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