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286844/fa4cac373de7b81b.jpg)
“我不去幼儿园,我就是不去幼儿园。我要睡觉,我就要呆在家里。”早上还未起床,因生病已请假多日的女儿突然开始哭闹起来。
女儿的反应倒在我的预料之中。因为她刚入园不久。在上周总算是基本完全适应幼儿园生活,每天都能开开心心入园了。可却还是中了近段时间高发的疱疹病毒高。虽然症状不重。可恢复期和修养期一起休息了近两周时间。
对于女儿来说,两周的离园时间让她对幼儿园生活又开始有了疏远和不适应感。所以她今早入园前的哭闹并不奇怪。可不管是否有心理准备。孩子反复的哭闹,再加上上学时间比较赶。还是很容易引起家长的负面情绪的。
要放在过去,女儿像这样哭闹,怎么哄都不乖的话。会很容易被我误解为“无理取闹”。最终可能都会勾起我的怒火。
可自从学习了李玫瑾教授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讲座之后,我对于各个阶段孩子闹脾气的原因和家长应对方式都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和领悟。
李玫瑾教授很直观的解释道:“对于一个自控力和情绪发展都不完善,且身高与家长有一定差距。只能被迫仰视家长的孩子来说。很多时候家长的责骂甚至是身体惩罚对她/他们来说都是不公平的。对于问题的最终解决也几乎是无用的。而且还可能造成亲子间的一些裂痕。裂痕一旦产生,修补起来是很难的。孩子闹脾气很多时候其实就是单纯的“情绪发泄”而已。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是包容和理解。”
所以当女儿哭闹着怎么都不愿意起床去幼儿园的时候。我也就顺着她的情绪问她:“宝宝还没有睡够,有点不想去幼儿园是吗?”女儿一边哭一边点头。“我紧接着说:“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朋友做操吧!来,赶紧起来穿上衣服扎小辫子了......”
女儿情绪得到了释放,注意力也被转移。果然就很配合的起床,梳洗。到幼儿园遇到同班小伙伴便手拉手高高兴兴的进教室去了。
就女儿前后不同的反应,可以看出,其实她的哭闹也就是一次情绪释放和发泄而已。只要得到了我的理解。并且注意力被转移之后。之前的坏情绪便通通被她抛诸脑后了。
说到这,我想起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一些场景。“你为什么不好好吃饭,不吃怎么长得大?”“你为什么不想洗澡,你看你身上多脏呀!”“你为什么不想去幼儿园,每个小朋友都要去幼儿园!”“你为什么不想喝药,不喝药病怎么会好!“你再不听话,我就要打你啦”......
因为孩子的心智,情绪控制,语言能力,精细运动等各方面尚处于发展阶段。所以成人与不同阶段孩子之间的交流自然都是会遇到一些障碍的。
李教授举过一个自己处理与闹脾气的孩子之间进行沟通的例子。一次,李教授带着孩子去逛超市。孩子看到超市里款式新颖的小汽车就不愿意离开,并且坚持要买回家。李教授告知孩子家中已有太多小汽车,而且这次玩具也并不在之前商量好的购物清单中。可孩子依旧不依不饶的哭闹。
劝说无效。李教授也并未责骂或是打孩子。而是把哭闹的孩子带回了家。回到家把孩子带到了孩子的房间里,孩子继续坐在床上哭闹,李教授便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孩子哭累了,便起身拿来热毛巾给孩子擦擦脸。接着问孩子:“哭够了没?”孩子说“没有”!那就继续。直至孩子哭累了,或是发现哭闹无用,自然就不哭了。
李教授提到,因为孩子有性格和行为差异性。在哭闹过程中,孩子可能会有一些自我伤害来引起家长注意的行为。比如说故意摔倒,用头撞硬物等。所以家长要把孩子放在相对安全的环境,如果不是太过分的行为。家长也不用着急。因为孩子是有感知的。撞疼了他自然就不会再撞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在孩子从哭闹至平静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管控住自己的负面情绪。不能雪上加霜,或导致事情朝着反方面发展。
情绪是正常人类都有的行为现象。尚在发育中的孩童。他/她们的情绪管控和判断能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更多的时候,是需要我们家长来判断和引导好孩子的情绪和发泄的。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她们情绪的包容和理解,也慢慢引导他/她们去疏导和管控好自己的负面情绪。
![](https://img.haomeiwen.com/i8286844/61b47ee604947d4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