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年间,朱棣到民间私访,路遇尼姑状告和尚非礼,朱棣只看了尼姑一眼,闻了一下尼姑身上的味道,立刻下令:“将此恶尼凌迟处死!”
话说当了天子的朱棣,有一年春天,带着几名侍卫到南京微服私访,视察农民们的春耕情况。
有天中午,吃过午饭,和侍卫们在路边找了个地方准备小憇一会,却看到人们纷纷往城里官衙方面跑去,有的还边跑边喊:“看热闹去,尼姑状告和尚非礼了!”
朱棣一听,觉得又好笑又好奇,又听到是灵雀庵的女住持状告鸡鸣寺的和尚,不由更加好奇,因为鸡鸣寺是他当年发动兵变时和他一起东征西战的军师姚广孝的居住地,那么这个和尚就一定是姚广孝的徒弟。
姚广孝是朱棣非常敬重的人,他认为他得管一管这件事,想到这,他命侍卫们和他一起赶往县衙。
到了县衙,看热闹的是人山人海,朱棣的一名侍卫挤过人群,给知县看了看手牌,又对知县耳语了几句,知县赶忙下座把朱棣迎到了上座。
朱棣让知县亲审,自己只一旁观看,知县向朱棣深深鞠了一躬后,继续审理。
朱棣看跪在堂下的尼姑和尚。
尼姑三十岁年纪上下,身材苗条,姿色美丽,就算是剃着光头也掩盖不了她的花容月貌。
而和尚长相普通,不仅个子矮小、清瘦,眼神还非常坚定,倒像一个正义人士。
尼姑善于察言观色,她看知县对朱棣毕恭毕敬的,就移步走到朱棣的面前,恭恭敬敬的施了个佛礼,哭泣道:“请贵人一定为贫尼做主呀!”
接着又说道:“此恶僧贪恋贫尼长相,多次到庵中非礼贫尼,还讹诈贫尼的香火钱,因为经常骚扰,贫尼实在气不过,故到衙门状告恶僧,请贵人和知县大人为主持公道,严惩恶僧!”
朱棣看向和尚:“尼姑说的可否是真的?”
和尚镇定的说:“阿弥陀佛,虽然此尼说的是假话,凡事有因果,她今天做的恶我愿意代她受到佛祖的惩罚,我只希望她能回头是岸,不再害人!”
朱棣笑着说:“自大明开国以来,还没有判过让人代替罪过的案子,如果你是冤枉的,只要拿出证据,自会还你一个清白!”
和尚说:“我拿不出证据,但也没有非礼她,任凭您发落!”
朱棣听了此话,又把目光落在尼姑身上,只见她虽然剃着光头,穿着僧尼的衣服,但眉眼间自带一股妩媚之气。
朱棣故意起身,走到尼姑身边,一股浓厚的脂粉味扑面而来,他还看到,尼姑打着耳洞,脖子上带着一根金项链。
此时,朱棣心里已差不多知道谁在说谎了。
他叫过自己的一个侍卫耳语了几句,吩咐知县继续审问。
侍卫带了衙门几名快捕出了县衙,直奔尼姑所在的灵雀庵而去,细细查验寺庙,竟发现佛龛后面有一个暗道,暗道直通一个很大的暗室,里面竟有二十几位年轻男人的尸体!
侍卫拿到证据,火速赶往县衙,当着众百姓的面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了朱棣,尼姑吓得花容失色,瘫倒在地上。
原来,和尚奉师父之命去外地寺院送书信,路过灵雀庵的时候,口渴难耐,进去庵里想讨杯水喝。
没想到女住持是个爱财爱色之辈,对进入寺庙的年轻男人,有钱的就用药迷晕了取财,然后杀掉;
长得标致的就逼其供她玩乐,不听话的就把他们杀了,不知不觉,几年间,已有二十多名男子在灵雀庵丧命。
和尚进入庵中讨水喝,女主持见他带的盘缠不少,心中顿生歹意,给和尚的茶水里放了药。
和尚喝了一小半,觉得味道不对,心里生出警觉,不敢再喝,只一小会,就觉得头有点晕,凭借自己练过武功,拿起盘缠拼命逃出灵雀庵。
女住持看和尚跑了,怕和尚出去乱说,揪出自己庵里的秘密,哪肯放和尚跑掉,叫了两个小尼姑在后面拼命追赶。
和尚在前面没命的跑,一小会就跑到了寺庙山脚下的小镇上,正逢赶集,庙会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和尚不能畅通无阻的跑了,被后面气喘嘘嘘赶到的尼姑一把揪住,为了封住和尚的嘴,把和尚送进大牢,她想出了诬陷和尚非礼她的主意。
真相大白,朱棣命人把恶尼凌迟处死。
围观的百姓们纷纷赞扬朱棣断案如神,如果朱棣不细加分析,听信和尚愿意为尼姑赎罪的说法,处置了和尚,世间又多一桩冤案。
和尚幸亏遇到朱棣,才为他见证了清白,还牵出恶尼几年来悄悄做下的大案,为世间除去一害,不得不说,朱棣的确是一位聪明智慧的君主。
参考资料:根据民间传说改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