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的这段时间,我的右手大拇指被遮阳伞刮了一下,一块皮肤垂着……于是不能洗菜做饭,需要被帮助着洗澡,握笔的时候一疏忽一用力就疼……身体的哪一个部位受伤都给生活带来不便,哪怕是一块儿小小的蹭伤。
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总有一些人生积淀值得听一听,何况这还是一位自小就站不起来的老人,何况这位老者还是一位出生在中国、美国匹兹堡大学荣休讲座教授、“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我每翻开一页书,都带着虔诚的心与每一行文字恭敬地对话。
许倬云的出生就不同,又逢一个动荡的年代。
1930年,已经育有两儿两女的许凤藻、章舜英夫妇在厦门又收获了一对双胞胎,哥哥叫许倬云,弟弟一切正常,哥哥却先天性肌肉萎缩导致手脚弯曲,一辈子离不开拐杖。许倬云排行老七,哥哥姐姐都对他非常疼爱,在有着8个孩子的大家庭中,许倬云从来没有感到被冷落、被歧视。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许倬云与家人一起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辗转于沙市、老河口、万县 ……7岁的许倬云对战时生活记忆深刻,看见流离失所、死亡和战火,知道什么叫饥饿和恐惧。 在颠沛流离的生活,许倬云回忆:“在抗战逃难中,父亲单位里总是有身强力壮的人背着我。”
以后的成长历程中,就像幼年、童年的成长一样,有困难也有温暖——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如此淡定地讲出这些经历,所谓的“经历就是财富”一定也是思考、收获之后的生活提升。
人生到了最倒霉的时候,我们也不要气馁,反而要振作、积极应对,扛过了最艰难的阶段,就完整的走完“否极泰来"这个过程。
用类似的态度来回应身边焦虑、沮丧的年轻人,应该是最合适不过。谁的生活不是这样一步步走来的?
我们当下的这一代,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经历过老一辈的饥饿和物质匮乏,没有经历过繁重的体力劳作。没找到合适的工作、领导的批评教育、朋友之间的矛盾——我们眼中的鸡毛蒜皮,是他们嘴里的重大事件。我的父母辈对温饱已经很满足,我们这一辈对于衣食无忧也很满足,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在精神追求上要远远高于我们,但是在吃苦耐劳方面就有所欠缺,不是非要年轻人吃苦,而是没有经历过困苦的孩子们,对于幸福的感知阈值就很高。而许老先生认为生活中的起起伏伏、变化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正是有这些一地鸡毛的存在,我们面对生活的勇气才增强,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提升。
![](https://img.haomeiwen.com/i7563560/5a7bd6c810ed00d5.jpg)
所以在这个快速发展和变化的时代,“往里走,安顿自己”尤其重要——学会对自己的一生做决定、去负责。环境会不同,周围的人也会不同,不管遇上什么事情,不推卸自己的责任,不怨天尤人,看到周围的变化,即使感知对自己的影响,同时找到自己面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
年长的人、有权威的人、单位的领导……喜欢发布号令,希望能够感召挥手范围内的人,遵循许老先生的人生规诫,先安顿好自己,才能安人之心,才会被作为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我的闺蜜给我讲了她儿子的成长。她一直紧紧盯着儿子的学习,陪着默写、陪着做题、陪着上兴趣班……儿子的学习并不突出。但是儿子的绘画连连得奖。我的闺蜜是一位美术教师,不管是在单位还是在家里,都是专业很棒的一类,而且还很敬业。她从没指导过儿子画画,儿子最后还是走上了美术的道路——不要急着去管理别人,好好安顿自己,自己最有光芒的地方,一定也是被其他人看见的光。
做老师久了,也会在一些环境中忘记初心。每次到了考试检测的时候,心里就会给学生分出不同层次,于是那个不交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就会多吃几个老师的“白眼”。那天批作业,李同学拿着一支红笔过来,认为我的红笔不好用,非要送我一支。这个经常不写字的学生,就是因为我辅导学生做实验开始喜欢科学,也是因为实验做的好被表扬,于是向老师的身边慢慢靠近……
修己,比要求别人做更有效果。不管是家里、单位还是社会环境中——等到你也是榜样,感召力自己就来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7563560/94a0460fdeee5e4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