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你看问题总是那么肤浅?

为什么你看问题总是那么肤浅?

作者: 听风赏雨人文 | 来源:发表于2019-06-30 18:15 被阅读0次

    最近在看《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在序言部分,作者讲到一个小故事,胡适在美国时,有一次和朋友韦莲司去大峡谷,看到很大的瀑布,就对韦莲司说,你看,水的力量多大啊,因为水在我们中国人心中是特别柔弱的东西,韦莲司就以典型的美国人精神告诉他,你错了,水绝对不会因为柔弱才有力量,水的力量是因为有势能。

    看到这个美国人的观点,我深深被震撼到了,我们普通中国人,多少都了解一点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因为水柔。所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但有多少人,再进一步思考过,这么柔的水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力量,小到滴水穿石,大到一泻千里,其原因正是这位美国人讲的,背后真正的力量是这种势能。

    前一段时间看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书中提到的一个学习的思维模型,他讲到很多人学习之所以效率不高,是因为没有形成反思思考过程的习惯,称之为学习之学习,很多人看到一个现象会条件反射式的给出解释,而这个稀释往往表面看起来是对的,但其实并不准确。

    书中引用了一个北大汪丁丁教授写的一篇关于《高铁新城建设为什么会失败》的文章:这些年高铁建设快速发展,很多城市都新建了高铁站。经常外出乘坐火车的人就会发现,绝大多数高铁站点建在距离城区较远的郊区。为什么会这样?原来,规划高铁站的专家们认为:将高铁火车站布置在郊区,可能会带动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但是媒体调查的结果是“绝大多数想依靠高铁火车站的建设带来城区拓展的努力大都失败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呢?很多专家给出的原因是规划缺陷所致:高铁站点没有和周围的土地开发相结合,而且存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问题。因为他们开出的药方是在新一轮的高铁建设中,必须做到高铁沿线土地综合开发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融合。

    而汪丁丁教授对于这种建议的观点非常不认同,他认为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绝大多数城市都是人口流出地,而非人口注入地。人口流出这个现象意味着高铁开通会方便这些城市的人口往外迁移,这也意味着对大多数城市而言,高铁新城注意是一座空城。

    假设1:相关规划不合理(具体原因)

    假设2:城市人口净流出(供需关系)

    很明显,汪教授给出的假设但值得参考,这个假设用了事物运行的更基础的规律——供需关系来解释这件事情,让我们在看似孤立的事情背后建立可能的联系,给人以更多启发。

    这让我忽然掌握了如何看清事物本质的钥匙,比如,大家都知道咖啡能提神,可是为什么咖啡能提神呢?因为咖啡里面含有咖啡因,咖啡因可以刺激大脑皮层,促进血管扩张,提高新陈代谢,减少肌肉疲劳,促进消化,让心机机能变得活波,所以感觉上提神醒脑了!

    原来,不是咖啡能提升,是里面的咖啡因能提高新陈代谢,导致提神这个结果。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却能让我们看问题的更深刻,帮助我们直达事物的本质。

    那么 ,如何锻炼出这样的能力呢?

    首先,要发现自己的直觉和条件反射的出现场景。

    很多时候,一个人在遇到同一件类似的事情时,都有会类似的表现,经常发现自己老犯同样的错误,比如,每当别人批评你时,不管对错,你总是条件反射是回击。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本能的退缩;曾经看过一本心理学著作《影响力》中,作者西奥迪尼提过一个观点:“人就像录音机一样,一按按钮就播放。”人之所以会不假思索去做某些事,这符合人性的懒惰,因为这样不用思考,更加轻松。

    其次,学习记反思日记。

    记反思日记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把你的思考过程记录下来,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大脑会自动反思。就拿上面我举的例子,有些人每次遇到别人批评时,不管对错,总是直接回击,这是在当时被情绪控制了。如果他把当时过程记录下来,并同时记录下自己的反思,他也许就发现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路过的一个步骤:当别人对你的观点提出质疑时,你要思考他为什么会提出这个质疑,对方思考的逻辑是什么,观点假设能不能站得住脚,能不能解释普遍性问题。

    有了这个思考过程,我们就找到了自己跳过的看透事物最本质的钥匙。那,找到方法不等于你就学会了,要真正学会,需要你在日常的实践中不断训练自己,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精进的路上,与君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你看问题总是那么肤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ib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