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中国思想史》446页,读了多久不太记得了,总之感觉很有一段时日。当今早终于读完,我禁不住长出一口气。
就像作者在后记中写的那样:当我写完这部书的时候,我一点儿也没有轻松的感觉,只觉得疲惫,一种仿佛要将丹田之气都耗尽了似的疲惫。
读这部书的时候都如此疲惫,其写作的难是可想而知的。
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民族的思想史的编撰,应该是一群人的事情,当变成了一个人的单挑,实在令人难以想象。事实证明,作者完全胜任。
在大学担任一门课程,就写出一本书,这体现的是一个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与作风。他的教学成果最终不只让他的弟子受教,也让我这个读者,因为读过他的书籍,有了几分仿若他弟子般的假想的快乐。
读书的时候,我喜欢在上面勾勾画画,甚至在某处做个标注、写写自己的认知。这本书,应该是我勾画留痕最多的一本。但勾画过了,并不意味着真正理解和记住。勾画之处不过是为便于重复阅读和反复咀嚼罢了。
我们在历史书中获得的相应知识是粗略且生硬的,我们头脑中关乎中国文化与思想的认知也都是零碎且片面的。当我们的阅读达到了一定程度,思想的镜头自然就会聚焦到更系统、科学的认知需求上,以弄清楚事情的全貌。而弄清楚的目的之一就是不困惑,不困惑便意味着少些烦恼和愚昧。
从这个角度思考,人生的确是一次无法停歇的长途跋涉,永远在探寻真相的路上。
这本书就像一座山,翻过了,前方还有一座座山伫立。
喘了一口气后,告诉自己还要努力向前。不气馁是所有攀登者必备的品质,而坚持是抵达巅峰的重要质素。
我们需要不断地寻找山,并以之为目标不断地攀登。
写书如此,读书亦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