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在百度云上看一本很久之前存的小说,看到“就只剩**材娇小的她留在原地”,我愣了,这样的句子中有什么可以被和谐的?啊,原来是“下身”,“就只剩下身材娇小的她留在原地”。
哭笑不得,再一次破口大骂这无形的锁链!
文字,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人类精神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什么时候变得像阶下囚一样了?
01 删减文字
从把书列为禁书到逐渐解禁,好像社会有了对文字自由的解放。可是,解放的文字是经过阉割的,我们看到的作品是半身不遂的。这些作品甚至连创作者都没法保护它们,只能断尾保命。于是我们看到拿掉了性描写的《废都》、《北回归线》,看到拿掉了政治敏感篇章的《奇石》、《这个动荡的世界》,甚至还有一些曾经允许出版过,现在却不再出版了。
当年林达带着第一本《历史深处的忧虑》回国,在出版上遭遇了各种困难。几乎所有出版社对书稿本身的反应是正面的,却都明确表示,因书的主题敏感不能出。后来几经周折,三联书店终于通过准备出版。这本书的第一个书名是《自由与代价》,可是“自由”二字却是出版社需要再三斟酌的事情。考虑再三,书名改成了《历史深处的忧虑》。
当年是1996年,2007年,他的《像自由一样美丽》出版了,他感受到“中国的社会进步真是非常具体,只是,前路漫漫,需要努力的道路依然漫长。“
龙应台在《这个动荡的世界》说“有点儿郁悒,每次在中国大陆出书都不得不说明:这本书的文字经过删减,有些文字则根本全片撤下,不留痕迹。“ 而其实,我能看到这段话,甚至托了盗版的福。有些好心的作者在不得不删减出版后,留下了被删减部分的去向,一些国外网站,惋惜的是,我就没成功打开过。
02 重塑文字
在《未来简史》中,作者指出,“我们可能觉得书面文字只是用来温和地描述现实,但它却逐渐变得威力无穷,因为它能够重塑现实。如果官方报告与客观现实有所冲突,最后让步的往往是现实。“
读书人怀着毕生的理想要“读万卷书“,然而那万卷书里有多少是谎言?我们痛恨日本篡改历史,试图用文字重塑现实,而真正经历过这段历史的我们,怎么可能不强烈抗议?
古往今来,我们通过文字了解历史,而实际上的历史真相真是那样吗?里面有多少是想象,多少是真实,我们如何能判断清楚。
所以正史之外还有野史,野史之外还有传说,没有时光倒流器,我们只能学到半真半假的现实吧。
03 和谐文字
和谐文字是近年来控制文字的常用手段了。用各种符号代替敏感词汇,把一个个完整的句子肢解得不知所云,这手段真了不起。
AO3被封的时候,心都要碎了。当时各个江湖圈子的人愤起抗议,终究是逃不过被关闭的结局。我们无可奈何地尝着网络锁链束缚的滋味,用尽手段开辟新的家园,而家园一朝被毁, 叹气。
也不能否认,管控文字的出发点是正面的,和谐掉污言秽语是对未成年人的一种保护。可是这个和谐的底线在哪里?这个度是否太过了?
《黑镜》有一集,母亲为了保护女儿,在女儿的身体里植入了芯片,该芯片能屏蔽掉所有暴力、色情、犯罪等不好的画面,女儿能看到的只有美好的选择过的画面,可是结局怎样呢?女儿受够了这样的束缚,还差点把母亲打死。
自由这条路还是漫长,我们一代一代的人,还需要努力再往前,不要退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