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蕴藏古老国度曲折历程的饱含深情的个人传奇,记录了张充和丰富而又多彩的一生。
充和与古典艺术精神已融化为一,以通驭专,自成大家:她的字沈尹默评说为“明人学晋人书”,清越高雅;她的画,闲静有致,“意足无声胜有声”;她的诗词,“无纤毫俗尘”;她的昆曲,曲调古朴,气韵天成。
张氏四姐妹:元和、允和、兆和、充和,皆多才多艺且各有所成。从父亲的教育理念到充和一生对家庭成员的关照可以看得到张家的家风对“和”的诠释。
富家小姐出身,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造就了她美好的修养,后面一生奔波流离,却也能安贫乐道。充和有时候会想,自己贪恋的,不过就是那一幕幕人间曲。她带着昆曲走过万水千山,最终落户在异国的北港。从离乱里脱身而出的四小姐走进自己的人生小园,如同她一笔一画写出来的人生小楷和那句“一生爱好是天然。”
“一生爱好是天然”是张充和最为喜欢的一句曲词。她的一生犹如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从不被凡尘所沾染,遵循内心的召唤,自然的、天然的做一些事情。
九如巷三号,那是充和先生在苏州的家,一个真正能让她魂牵梦绕的地方,也是一个说起来能让她刹那落泪的地方。欣慰的是充和还在,欣慰的是,陪伴充和的昆曲还在。
充和先生的一生,充滿着戏剧性,她自己也说:看世事多了,亦如看戏多了一样,只知道看做人的艺术,只知道应该如何涂上生旦丑的脂粉,唱着付丑的戏。
“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是张充和温暖苁蓉的一生写照,坚韧、温柔,简单。字中有人,透着她疏朗、淡泊的性情。如她自己所说:“从十六岁起,我就是一个人了,我什么事都经过,抗战啊,什么困难啊,什么日子我都能过。我不大在乎,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这就是集字、画、诗词、昆曲于一身的高格人生。
此外通过充和先生的交往,本书从侧面展示了沈从文,周有光、胡适、沈尹默、张大千、钱穆、叶圣陶、朱自清等一大批文人学者生活点滴,从中可以一窥这些划时代风云人物的风貌。
充和先生百岁以后,拍曲活动依旧。但纵观充和先生长长的一生,似戏,非戏。从童年接触昆剧本到少年时期学习昆曲,到抗战时期流离拍曲,再到美国延续雅音,自有笙歌扶梦归。
充和一路走来,日渐丰富,却不繁杂,简直是从工笔到写意。她总会知道什么是属于自己的,什么是应该置于身外的。她坚定,执着,平和,并不妥协。
张充和,张弛有度。圆润充盈,和而不同。这是一个连缀着许多雅致、浪漫故事的名字,在许多仰慕者听来,更仿佛是一个从古画绫缎上走下来的名字。她的一生,从孤独的童年、多病的青春、不食人间烟火的岁月,到异国他乡的生活,共度过一百零二个春秋。她痴爱诗词、书画、昆曲,均有极高的造诣,她把它们融入生命;她怜恤家族中每一个亲人,她对他们的爱与帮助不遗余力; 她也曾经历孤苦、艰辛、困窘、病痛、离别,但她柔弱的身体里永远有一股坚强与从容的力量,对抗岁月,追寻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