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周我们进入了期中复习阶段,孩子们每天都要做大量的练习,难免有些枯燥,个别孩子就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上课故意不听讲,练习题也故意慢吞吞的做,整个人陷入了应付状态。
在一节试卷讲评课上,我看到好几个同学都不在状态,于是决定对他们进行一番思想教育,就问道:“你们为什么要来到学校学习?”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回答。有的孩子说是为了妈妈,有的学生说为了长大有出息,更有甚者说是教育局要求的。很明显,这些都是家长灌输给孩子的思想。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家长们都会感到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焦虑。孩子们也时不时从父母口中了解到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好的大学,毕业以后才能找到好的工作,有好的工作还能过上好的日子。至于什么才算是好日子,家长们也说不上来,大概就是有房有车,可是现在大多数家庭已经有房有车了,所以说我们从来说不清究竟什么才是好日子。我想大多数人口中的好日子就是比街坊邻居好的日子吧。
记得在一次讲座中听到有专家分析说小学年龄段的孩子脑子中有3个问题,如果战胜了这3个问题,孩子将爆发出惊人的学习动力。问题一、学习有什么意义?问题二、学习有什么用?问题三、学习太苦了,怎么办?
于是,我结合这几个问题对孩子们讲到:地球上有很多种生物,为什么现在统治地球是的是人类,而不是其他动物,因为我们人类会学习,过的是创造性的生活,大自然给了我们大脑就是让我们用来学习的,如果不学习,那跟小猫小狗还有什么区别呢?课堂学习的目的在于提升我们的思维,思维能力是以后社会竞争力的根本。
可是有的孩子不是不想学,就是觉得学习太苦。我对孩子们说其实苦是一种情绪,感觉是由我们的想法引起的,不是事情本身引起的,比如,有人请和一个和尚一起吃饭,满满一桌子全是蔬菜。和尚一看,觉得这个人对我非常尊重,而你一看就会觉得这人太抠门了,只请我吃蔬菜。同一件事情,想法不同,两个人的反应就不同。我们人和动物不同,付出后又收获,我们就会觉得有乐趣。那些课堂效率高的同学正是因为体会到了这种乐趣,才会变得越来越爱学习。其实没有比课堂学习更能体现耕耘和收获的了,这就是我们做为学生的乐趣。
我啰里吧嗦的跟学生们讲了一通后,学生们虽然有些似懂非懂,但是接下来的课堂气氛突然变得出奇的地好,就连最调皮的学生也能端端整整坐在课桌上积极回应我的课堂提问了。
从这件事情,我得到启发就是我们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思想引导,让孩子们明白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自我探索,自我成长的过程,他们会逐渐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会学到一些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会让他以后又更多的选择权,从而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样一来,孩子的学习动力就会得到很好的激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