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同事接了个投诉电话,说我们部门的一项工作未帮到客户,以致他的报销未能到位。因这项工作我也有份跟进,同事立刻致电我。接到投诉的电话的是周五,刚好那天我请了假和朋友在外游玩。因此再急也不能立刻处理,只能等到周日回家后才可以进行查询。
因整个周末都被这项业务烦扰到玩兴,所以我基本上无心思玩。待周日晚一到家,我立刻打开电脑做搜索。从个人电脑中显示我确实在一个环节未跟上,以致客户的报销未能到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我周一一上班就立刻奔至主管的部门进行反馈,咨询问题的解决方法。我从主管部门中了解清楚后,再回到办公室,已陷入一片吵闹了。客户直接上门示威,逼我们办公室的人即场给出解决方法。我只好将主管部门反馈出来的解决方案中提到的“递交资料”一项做转述,建议客户先递交资料。为避免客户在当场发飙,我主动将资料收好送至我的上级主管部门做审核。
因为办事的流程,我的上级主管部门也需要请示上一级的领导部门,层级的关系让这项工作的报销时间拖得有点长。尽管这项业务的主责不在我,但我在那未得到结果的期间,我的心情是忐忑不安。各类消极的想法如决堤洪水,只瞬间便淹没了我所有乐观的想法:一会儿想到即便主责不在我,但在整件事中我也是需要为我当时未能及时反应负责任,一会儿回想我在接手这项业务的时候为什么跟进得如此马虎,我甚至还极端地想我究竟是不是适合这份工作...
幸好这项业务的主管部门、领导部门有积极的应对方案,事情在一个月后得到了解决。我不清楚客户最后是否满意我们办公室乃至上级部门给出的处理结果,但此事的发生倒令我有个惊醒。回想当时接手工作到发现问题的整个过程,我发现自己竟在工作态度上出现了问题。
我当时处于一个不满现工作的繁杂,一心想将现状扭转的状态,以至于很多工作都马虎应对。我未曾想自己的心不在焉工作,竟成了导火索,引致后面的投诉、跑部门申请等一系列爆发。我曾沮丧地发文表示内疚、想辞职,但基于责任心,我还是会将业务理顺,主动跟进到底。未曾想那天的码下的文字当成作业交上去后,被小组内群友点开后知悉。群友中不乏骂醒我的、安慰我的、推荐《钝感力》给我看的,我一一做了回应。我表示心情虽消极,但仍会坚持到完成此项工作。
我很明确自己不是想逃避,只不过对当时现状的不满,引致我不自觉地在简单的工作上出现差错,令我挫败感丛生。事件过去了好些时日了,如今做回想总结时倒是顺溜。
待拆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时,我才发现我最大的问题是
“越是不满现状,摆脱现状的欲望就越强烈,而这种欲望会让一个人最终迷失方向,因为无论是谁,从本质上看都无法摆脱现状——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过去某一或者某些时刻的结果,而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未来某一或者某些时刻的原因。没有人能够逃脱现实的束缚。”
而
“对现状不满、急于摆脱现状,是人们常常不知不觉落入的陷阱(尽管偶尔这也是少数人真正的动力)。”
事实上,我被自己“更换工作、做梦想的工作”等虚空的幻想占据了,连带影响了现实中支付我生活费的这项工作。所以我在心里默念:
“接受现状才是最优策略——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有什么做什么都好,用什么做都好。”
套用到我的身上就是:
我有现时的能力,就做现实中的这项能支付我生活费的工作,
我有空余的时间,就用来支付我储备梦想工作技能;
我有空余时间去支付梦想工作,那就从梦想工作的基础做就好,
我用我空余的时间去完成我梦想工作去做都好。
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