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二天,昨晚下了一阵雨,今儿继续凉爽。考试这种东西不是重在平时每次考试,而高考就像是平常考试一样的去考的嘛。
依稀记得自己当年考完猜的分数跟自己考试的实际分数差了两分。
后来自己教书 慢慢感觉到,考试是最容易把握的,知道考什么 怎么考,哪里是自己的弱点补上就好了。
做的对错一定自己知道。
因此目前带的高中生 ,我们开课前达成意向,高考的目标,客观题全部做对。
暑期马上初三的孩子们,也给这样的目标。
昨晚先生起来上上下下关窗户,被他吵醒,我睡意全无。然后我俩就说起来高考,家庭教育,未来孩子职业发展等。达成一致:
高考不是家庭教育的终点
高考很重要,这毋庸置疑。但把家庭教育的目标设定成18岁考上的大学,则是一种短视。
1
学历贬值,是真正发生的未来。南方县城的公职人员录用名单,清一色是前列985院校硕博,已经不算新闻了。
市场为能力付费,而不是学历。凭借一纸学历鲤鱼跃龙门,越来越困难。
很多大学用的自编教材、课程,质量其实很一般。自学的学生,如果直接用学科的顶级教材和公开课,反而基础更扎实,视野更开阔。
好大学的价值,常常在于一群优秀上进的同学,相互激励。网络社群时代,也提供了替代和补充的方案。
2
把家庭教育的终点设置成18岁时考上的学校,父母容易焦虑,并把这种焦虑和短视传导给孩子。
孩子如果有“考上好大学就解放了”的心态,四年吃喝玩乐,未来的路也不会太好走。
有些人的人生最辉煌时刻,是18岁公布高考成绩的那一刻,之后一路走低,这样的人生不值得期待。
家庭教育的目标后移,关心孩子30岁时能否成为一个自立自强的人,父母的心态反而可以平和下来,思考一些高考不考但对于人生而言特别重要的东西。
3
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是职业教育。情商高、有创新想法的人,在高考中发挥不出优势,进入社会却可能如鱼得水。天赋和热爱,一旦匹配了适当的职业,将会迎来良好的人生发展。
一些与长期积累、终身学习相关的非智力品质,也很重要。自主学习的动力和好奇,合作共赢的处世能力,不抛弃不放弃的顽强坚韧,对某个领域的深耕洞察。
人与人的差别,很少是天赋拉开的,更多的是长期持续的积累。多数人30岁死,80岁埋,后半生成长极为缓慢,超越这些人仅仅是时间问题。
幸福的能力,长远看或许更总要。身心健康,自信、乐观、有毅力,有抗挫折能力,有建立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4
教育的目标可以简化成两类,短期与长远、表面与深层、成绩与成长、财务富足与精神富足。
如果简化成一类,好成绩、好大学、好工作,就太短视了,要求也太低。越是推单一目标,竭泽而渔,越是难以做好。
即使侥幸达成,有了好成绩、好收入,更深层的虚无还是会扑面而来。精神成长,终究要面对。
中正平和的状态,是适可而止、不走极端,在爱与规则、自由和责任、成绩和成长这两类目标上形成了配比平衡,相互制衡、相互成就。这是家庭教育的更值得追求的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