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几天刷手机,看到一个博主分享了几本好看的线圈本。作为一个笔记本子重度爱好者,自然忍不住点开去看看。
博主很贴心的把牌子都写上了,是我没见过的品牌,去tb上搜了一下,居然没有。刚好评论区有人和我有同样的疑惑,问博主这些好看的本子是在哪买的,怎么搜不到。博主回复:“英国的xx店里都有卖的,非常容易买到的几款。”原来是个英国留学的女孩子。
问的同学估计也是一开始没想到,表示博主把出个国想得和出小区门口转角文具店买一样容易,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于是下面开始有人回复:“每年出国旅游的时候一次性多买几本也可以呀”“这些线圈本在美国也很容易买到啊”“你难道不知道代购吗?”
我悻悻地退了出来。
(二)
不知道大家在平时有没有看到过一些类似的言论。
“这一款腕表,只要xxxx元,非常适合没有什么积蓄的年轻人作为高级腕表入门之选。”
“为什么不买32g,16g能用吗?”
“学生党每个月攒个千八百的攒几个月也能买得起啊。”
“他们为什么要坐公交车出行呢?打个车不就好了嘛?”
“只要努力一点,月入6000不是什么难事吧?”
我有时候觉得,在接触这样的世界的时候,有些无力。
(三)
最近上网课,在一门经济学院的选修课上,老师提到了垄断的问题。于是有位同学发言:“我把高质量的蔬菜平价出售,是不是就可以垄断顾客资源?”
另一位同学告诉他:“那么会有平质量的菜低价买,有一半的顾客资源你垄断不了。”
最开始那位同学表示:“现在的顾客需求都是高质量安全的蔬菜,怎么还会有人去买低价一般的菜呢?就算有,撑死不超过10%,自然可以垄断。” 于是有人把月薪三四千的例子拿出来,告诉他普通人的人均收入实际上要比小康标准还要低。
他说:“买个菜而已,贵个一两块钱,大家当然选择质量上乘的菜,现在谁还会去选择便宜又不好吃的东西?”之后他们还进行了一系列争论,我不是经济专业的学生,不太懂他们说的市场归无假设什么的,只是对于最开始那位同学的发言,实在不能苟同。
(四)
一件让我觉得无力的事,发生在这次疫情之中。
我家这边在年前就已经买不到口罩了,而网购已经断货。县城里的人防护意识比较强,即使没有确诊人员,大家也都自觉出门佩戴口罩。而前段时间的县城新闻,说离县城较远的一个山里小乡镇上,有的老人没有戴口罩就在路边卖菜,被罚款200元,并且勒令疫情还没结束前不允许到集市上卖菜。报道一出来,还配上集市工作人员没收卖的蔬菜篮子的照片,以示警告。
下面的评论,多是“还出来卖菜,一点意识都没有。”“不戴口罩就出门,该罚。”
这样的警告,初衷是好的,但是可以对这些老人进行劝告,告诉他们尽量不要出门,保护好自己。
我实在不知道,在一个手机都没法上网的村子里,让这些老人去哪里买到口罩再来卖菜,更不知道这些七八十岁的老婆婆,在寒冬腊月的凌晨三四点起床去地里拔菜,为了省钱徒步挑着担子走几里路来集市上,又有什么办法从她那全是一元五角的零钱堆里,找出200的罚款。
我希望这只是为了新闻效果,为了震慑而夸张了一下的罚款。
我知道好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这种紧要关头还有人要出门,笑这些老人家愚昧。大概是不知道,或许他家就靠这一点蔬菜的钱为生,或许他不忍心看到自己的蔬菜烂在家里。有的老婆婆一天到晚卖不到几个钱,为了省钱不敢在集市上买个午饭吃,一直挨饿到晚上的也大有人在。
就像武汉老爷爷出门买菜,也有很多人追问他为什么不用手机线上买菜。
(五)
怎么说呢,我不否认每个人阅历不同,社会认识不同,以上所有举的例子,都只是他们无意无心的言语。
但有一部分话语就显得恶意,比如刻意傲慢,或者是想通过他人的无知来提高自己的行为。
有人说:“穷就是原罪”。
其实很多人活在世上,想要好好生活下去就需要足够的努力,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幸运地有富足的家境,生在一二线城市,有开阔的眼界和足够的认知能力。所以不需要嘲笑或是指责别人的无知,人家也有人家的幸福。
阶级固化局限了思维方式,但不代表就可以分出高下,很多时候,成长的不同经历让我们对一件事有自己的看法,可以不赞同对方的观点,但也请理解。
如今我所看到的,和我少时经历的,有很大不同。我始终觉得无论处于什么境地,无论出于什么目的,都不该有随意指责贬低的行为。
因为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还有一部分人,他们依旧活的认真且勇敢,他们依旧有尊严的活在这片土地上。
微信公众号:正肆加一
欢迎关注
正肆加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