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层次:功能性——稳定性——易用性——智能性——愉悦创造性。
二、产品定位,不是你觉得,而是“用户觉得”。
市场调查方法:(1)观察;(2)访谈;(3)问卷;(4)焦点小组座谈(即集体座谈,可以集思广益,但容易产生从众效应)。
三、界面设计的流程:
(1)战略层:用户是谁?用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做这款产品?用户能够从这款产品得到什么?产品的经营者又能得到什么?商业模式是什么?希望给用户带来什么体验?
(2)范围层:功能范围,产品应具备哪些特性,提供哪些功能。
(3)结构层:产品的信息架构,功能点及之间的关系。
(4)框架层:页面布局。
(5)表现层:用户看到什么。
连锁反应应该是双向的,某一环节的变动,都需要考虑上一层和下一层。
四、(1)信息架构:自上而下(由大类到细目)、自下而上(由细目到大类)相结合。
(2)流程梳理。业务流程,操作流程,使用流程。
(3)线框图①展示出产品的功能范围。②体现出产品信息或功能之间的联系以及优先级。③体现出某一类信息或功能的布局规则。
(4)原型:低保真原型,高保真原型。可以早期发现关于用户需求、产品功能、界面交互设计方面的问题。
五、界面设计流程:(1)结构设计;(2)交互设计(创意概念要素、情感要素、视觉要素、听觉要素、情感要素);(3)视觉设计。
六、图形界面的需求分析主要分析元素包括:界面主色调、字体色彩、字体大小、界面布局、交互设计、界面功能分布、界面输入输出模式。
七、图形界面的审美趋势包括:更轻量化设计、单一字体、不再使用线条、分层界面、更短的用户操作流程。
扁平化设计:拒绝特效,简洁,排版优化,关注色彩表现。
八、空间布局
(1)8像素栅格,以8px为单位(主流屏幕尺寸都是8px的整数倍),利用8px的倍数来规定页面中元素的尺寸及间距。
(2)留白。层次感,焦点,韵味,呼吸。
九、色彩搭配。(1)同类色搭配(如蓝与浅蓝),效果统一,容易体现产品特点,但可能会单调乏味;(2)邻近色搭配(色环上相距90度,如黄与黄绿、蓝与蓝绿),可调节明度避免单调;(3)对比色(色环上相距120度,如蓝与黄、红与黄),比较醒目,宜降低纯度提高明度防止视觉疲劳;(4)互补色(色环上相距180度,如黄与紫),视觉冲击力强。(5)多色搭配,不宜超过四种,选一种作为主导色,按照主体色、辅助色、强调色6:3:1的原则搭配使用。
十、图标
(1)包括功能型图标、展示型图标;线构图、面构图、线面组合图。
(2)图标设计原则:1)可识别性,准确传达,减少错误理解或操作;2)差异性,有辨识度;3)风格统一;4)与界面协调。
(3)图片常用比例:1:1,4:3,16:9,16:10。
——《数媒视觉设计》课程网址http://www.icourse163.org/learn/HNZJ-1003424001?tid=1206098301#/learn/content?type=detail&id=1210649354&cid=121293337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