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书评|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年轻时的放浪形骸,要年老来买单,

书评|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年轻时的放浪形骸,要年老来买单,

作者: 阿果_e5f3 | 来源:发表于2020-06-10 07:44 被阅读0次

作者:阿果ag

据说,他早先不务正业,换句话说,他挥霍掉一些钱财,这在穷人家里可是罪莫大焉。如果是有钱人家,一个人吃喝玩乐,就只说“干蠢事”而已,只会被人笑称“花花公子”。然而,在生活穷苦的家庭里,一个小伙子胡闹,逼父母拿出了全部家当,那就成了败家子,成了无赖,成了混账东西。虽是同样败家,但应区别对待,因为,只有后果才能确定行为的严重性。——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要是于勒在那船上,那多叫人惊喜啊!

这是莫泊桑笔下的于勒,从字里行间可以读出于勒注定是个悲剧人物。因为凡事有因有果,人总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有句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个人认为有一定的道理。我可以同情他的遭遇,但是对于一个对人生醒悟太晚的人,也只能自食其果。当然,哥哥嫂嫂对他的态度,更增加了他的悲情,也让人看到什么是世态炎凉?什么是冷暖自知?

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是一个多产的作家,有350部作品。他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的代表作《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篇幅短小,但人物刻画的精细,由点到面,由里及外,从肉体到灵魂的深处的穿透,特别是巧妙地结尾,令人回味无穷。

《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围绕于勒的命运展开——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因为于勒本身就是一个穷苦出身,却是一个败家子,不但败光父母的财产,还挥霍了属于哥哥菲利普的那份遗产,连累哥哥受穷。于勒受到惩罚,被遣送到美洲。令人意外的于勒竟然在那里发了财,给哥哥来信“希望日后能弥补”哥哥的损失,并且说还会回来。这个“福音”给哥哥一家带来无限盼望,他们“每逢星期日,我们全家都穿的像模像样,到防波堤上散步。”菲利普“一成不变地发出同样的感叹:”嘿!如果于勒在那船上,那多叫人惊喜啊!”家中的二女儿26岁了,因这封信嫁了人。一家人乘船到泽西岛旅游,却在船上遇到了朝思暮想的于勒,一个穷水手于勒。发财的泡影瞬间破灭,带着怨恨、咒骂乘别的船离开了。在这种戏剧的变化中,一步步将小说推向了高潮。

我的别墅有着落了

很多人认为哥哥嫂嫂对于勒的态度的变化,就是势利眼,就是绝情。没错。造成这样的悲剧,我更觉得于勒自己本身的问题更多,主因还在他的身上。人总要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因年少无知酿错受罚

本来就是苦寒人家,不知道体谅父母的难处,强逼父母拿出全部家当,挥霍一空,就是大逆不道;还连累哥哥一起受穷,这是不仁不义。所以作者说他是“罪莫大焉”,一点不差。

于勒的无知受到惩罚,离开家乡勒阿弗尔去了纽约。

在美洲做起生意,说明于勒知道悔改,从内心里想弥补家人 ,他给哥哥的来信表明了自己的心迹,给哥哥一家人点燃一夜暴富的希望,所以才每逢星期日到防波堤上瞭望,盼望于勒的出现能实现住上别墅的愿望。并且因着这封信,给二姐的婚姻带来祝福,本来因穷苦嫁不出去,这封信却成了二姐的“福音”,全家人的盼望——去泽西岛旅游一趟。

从这里可以看出:于勒知道自己错了,他有悔改之心,不再浪荡,所以做生意改变原来的自己,这是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好事,并且挣了一点钱,想挣得多点来偿还哥哥,弥补对哥哥的亏欠。

哥哥一家过穷苦日子,为弟弟的改变高兴是应该的,但是他并不是从内心真正为弟弟的转变高兴,而是把一夜暴富的救命稻草系在于勒身上,反映出穷人的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心态,这是错的。

事与愿违。愿景很美好,现实太残酷,于勒并没有成功,他要为自己的行为付代价。

二.再次失信没能兑现承诺

从船长的话里得知“他在美洲那里,有一阵子好像发了财,可是,您瞧见了,他现在落到了什么境地。”

船长对于勒发财的事并不十分了解,起码知道那时候比现在好很多。于勒离家十年之久,发财却没有按时回来,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书中没有交代原因,不知道他挣得钱是挥霍了,还是做生意赔了。总之他是失败了。

这人怎么看着像是于勒?

【圣经】“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6:7)

有句话说:“人出来混,总要还的。”俗语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即使你想发财,如果老天不成全也是白搭。你就是暂时挣了,也会长翅膀飞了。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你总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后果。

三.年轻的过错年老来承担

于勒过回穷困潦倒的生活,这是在承担他犯罪的后果,这个后果很严重。幸好的是他知道自食其力,知道亏欠哥哥,所以也不麻烦哥哥,自己承担严重的后果。虽然知道自己错了,但是代价太大了,要用一生来偿还。

糟糕!他就是于勒

在哥哥嫂嫂确定所见到的是自己的亲弟弟于勒之后,他们由惊讶转为愤怒,满口咒骂愤懑,看见他那落魄的样子,又产生莫名的恐惧,生怕穷鬼粘上他们,带着忐忑的心乘坐别的船走了。让我禁不住想起一句话:“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人的本性就是嫌贫爱富,所以做出这样的事情不足为奇。有一首诗正是他们的写照:

咏针

(清)文映江

百炼千锤一根针,一颠一倒布上行。

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

古人通过“针”的特点,把那些势力小人批判的体无完肤,让人听起来十分畅快。

倍感欣慰的是小说中的“我”(约瑟夫)对叔叔的同情心,十个铜子的小费唤醒了人的良知,给人增添了温情,是沉重的心情得以释放。

给你10个铜子

于勒的一生,是悲哀的一生,用年老的时光来弥补年轻的过犯,这个后果太严重,代价太大。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人需要懂得自省。

朱熹说:“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四书集注》

孟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人生智慧,教我们懂得时刻省察自己,做错事及时纠正,不要为错误的行为承担严重的后果,就怕我们承担不起。

悲惨的一生

莫泊桑的小说讲的小故事却蕴含深奥的人生哲理,每次的感悟都不同。也许这就是书中的黄金屋和颜如玉吧!

2020.6.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评|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年轻时的放浪形骸,要年老来买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xu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