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明荐新 |书单

作者: 以明读书会 | 来源:发表于2019-05-31 10:14 被阅读1次

    以明读书会基于国内主要人文社科类出版社的新书资讯,以“基础”和“新知”、可读性和专业性并重为标准,着重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学,为大家推荐好书。

    本期书单来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华书局、中央编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和湖南文艺出版社,共计21本书,其中历史11种、哲学2种、社会学2种、心理学1种、文学2种、政治/国际关系2种、艺术1种。

    在以明,一起认真读好书。

    历史

    1

    《历史认识的时空》

    作者:【日】佐藤正幸

    译者:郭海良

    出版单位:上海三联书店

    本书是阐释人类如何认识过去并与过去对话的首部历史学(历史认识学)划时代著作。作者从“历史”概念入手,探究了“历史”这个概念中所蕴含的历史认识与历史意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人类是如何对历史时间与历史空间进行认识的,并针对日本历史认识的相关特征进行了阐释。

    2

    《朱元璋大传》

    作者:陈梧桐

    出版单位:中华书局

    明太祖朱元璋,中国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这部大型传记,运用丰富扎实的史料,生动流畅的文笔,全面记述了朱元璋从贫苦出身的小行童,到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再到明朝开国皇帝的传奇经历和主要活动,如实地反映了他求实的作风和多疑的性格,对其“治隆唐宋”的功绩和历史的局限作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较强可读性的历史著作。较之吴晗《朱元璋传》,无论从材料的引用,还是学术观点等方面均有超越之处。

    3

    《言利:包世臣与19世纪的改革》

    作者:【美】罗威廉

    译者:许存健

    出版单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嘉道时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政府腐败、人口压力、内部和边疆动乱、来自西方的威胁,这些都是那个时代清朝面对的挑战。罗威廉(WilliamT.Rowe)以包世臣为切入点,详尽分析了当时的改革精英如何面对这些挑战。罗威廉认为包世臣始终主张追求物质利益,对19世纪下半叶的洋务运动影响很大。

    4

    《甲午战争》 

    作者:【日】大谷正

    译者:刘峰

    出版单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894年夏,中日之间爆发了近代以来两国首次大战争。以此为界,中国进一步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面临亡国的危机;日本则一跃成为东亚强国,开始跻身列强行列。这场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战争究竟缘何而起?其间经历过怎样的复杂过程与时局变迁?此后的东亚情势又何去何从?日本当代著名历史学者大谷正利用大量文献档案,从政治史、外交史、军事史、媒体史、社会史等多个角度切入课题,将一场复杂的甲午战争展现在读者眼前。

    5

    《洋律徂东:中国近代法制的构建与日籍顾问》

    作者:熊达云

    出版单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清末民初,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变革。其中,建设近代法制、编纂近代法律是一项影响深远的重要工作。这项破旧立新的事业无例可循,当局只得聘请外籍顾问协助,其中来自邻邦日本的顾问发挥作用堪称最大。本书从众多的日籍顾问中撷取几个典型人物,根据中日两国所藏档案资料以及当事人和见证者的回忆,对清末立宪活动、民初制宪活动中的有贺长雄,中国近代民法教学和民事诉讼法编纂中的松冈义正,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建章立制中的寺尾亨和副岛义一等人发挥的独特作用,进行了细致的介绍和深入的论证。

    6

    《会通中西: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及其变奏》

    作者:章清 

    出版单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近代中国学科知识的成长,构成全球范围内文化迁移的一环,并深刻影响到中国历史的走向。本书的中心旨趣,即是以中外文化交流背景下“中学”与“西学”的会通为切入点,检讨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及其变奏。守望于“历史的维度”,本书大致勾画了近代学科知识成长的历史脉络,同时也致力于检讨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科知识在中国的成长。

    7

    《探路之役:1978—1992年的中国经济改革》

    作者:萧冬连

    出版单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把1978~1992年的经济改革定义为“探路之役”。所谓探路,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对改革目标的探索,一是对改革路径的探索。从国际经验看,社会主义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成功转轨,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中国改革何以能够突破种种约束,成功地越过市场化的临界点,而且保持了经济高增长?本书作者通过对历史进程的细致梳理,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8

    《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

    作者:王东杰

    出版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把国语运动放在20世纪中国整体转型的脉络中,探讨它对现代中国产生了何种影响,并侧重它和国家建构、国族认同、文化理想、地方观念、阶级意识等与身份界定有关的一系列范畴之间的互动,也呈现了它和变动中的物质景观、资讯手段及生活方式之间的关联。

    9

    《大汗之怒:元朝征伐日本小史》

    作者:周思成 

    出版单位:山西人民出版社

    本书作者在广泛阅读中文、日文、英文等各语种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元朝、日本、高丽等多方视角展开叙事,还原了当时东亚地区的政治局势,完整呈现了两场“元日战争”的全貌。书中清晰叙述了元军的战争意图、备战过程、进军路线和撤退状况,也展现了当时日本方面的权力格局和军事防御措施。作品围绕元军内部矛盾、面临的天气状况、作战策略等诸多因素,对元军失利的原因进行了全面探讨,并对如何认知这两场战争的性质,提出了独特见解。

    10

    《明代宦官》

    作者:蔡石山

    译者:黄中宪

    出版单位:浙江大学出版社

    《明代宦官》全面而详尽介绍了宦官在明朝(1368—1644)扮演的角色。作者从各种一手及二手资料取材写下这本书,试图向读者说明宦官如何渗透包括明朝的宫廷政治、特务活动与内部安全、军事与外交事务、征税与上贡、皇家专卖事业、司法审查、紫禁城布局、大运河等在内的多个方面,内容饶富趣味。 在蔡石山的笔下,官史编修者加诸宦官的谴责、嫉妒面纱被揭去,露出质地丰富如织锦的宦官样貌。作者以持平的立场描写宦官,对他们的能干、忠诚和无能、骇人、邪恶,给予了同样程度的关照。

    11

    《欧洲之门:乌克兰2000年史》

    作者:【美】浦洛基

    译者:曾毅

    出版单位:中信出版集团

    置身东西方间地缘热点,边境视角重新审视两千年帝国起落。哈佛乌克兰研究院院长浦洛基向历史求答案,从希罗多德时代直至今日的乌克兰通史。理解两千年以来塑造东欧的复杂力量,看清当前围绕乌克兰的冲突与动荡。

    哲学

    12

    《打开: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学课》

    作者:周濂

    出版单位:上海三联书店

    本书是周濂为我们做的一趟跨越2500年的西方哲学精髓之旅的思想导游。全书100篇文章,每篇都可独立阅读;10篇“答问”,针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解疑释惑。合在一起,就是一部有态度、有营养,读得懂、读得动的哲学入门书。

    13

    《 附录和补遗 》第1卷

    作者:【德】阿图尔 ·叔本华

    译者:韦启昌

    出版单位:上海人民出版社

    《附录和补遗》是叔本华晚期的封笔之作,也是确立他哲学家地位的重要著作。“附录和补遗”的意思即“附属作品和遗漏之篇”。叔本华这样朴实直白地解释了书名和内容:“这些是附带的作品,是后来的岁月结出的果实......从某一侧面阐释了我的哲学。”他说,这部书比先前所有的书写得都更通俗易懂,也会比先前的书卖得更好,是“献给世界的哲学”。《人生的智慧》出自此书。

    社会学

    14

    《现实的社会建构:知识社会学论纲》

    作者:【美】彼得·L.伯格、托马斯·卢克曼

    译者:吴肃然

    出版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

    豆瓣评分9.3!《现实的社会建构:知识社会学论纲》是知识社会学的经典之作,也是社会建构论的扛鼎之作,更是社会学领域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本书揭示了作为“客观现实”和“主观现实”的社会,到底是如何构成的,又具有怎样的特性。对于矫治社会学理论的退缩,至今仍有警示和启迪作用。

    15

    《性·爱·情——过程中的主体建构》

    作者:王文卿

    出版单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改革开放以来,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来说,如何处理爱情与性的关系日益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本书借助对深度访谈资料的分析,试图考察当代青年如何理解和利用新出现的各种可能性空间。情感在性的社会关系中依然扮演重要角色,但一些青年开始程度不同地偏离以婚姻为中心的传统性秩序,积极追求性的快乐并努力解决性的烦恼。借鉴斯威德勒、阿帕杜莱和布尔迪厄等人的理论资源,本书分析了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主体的“放开”何以可能或不可能。

    心理学

    16

    《母爱向左,焦虑向右:母性矛盾心理解析》

    作者:【美】芭芭拉·阿蒙德

    出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研究证明,母亲的需要和孩子的需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母亲们存在矛盾心理的主要原因,而这种矛盾心理又会导致她们产生焦虑和内疚感。在本书中,作者芭芭拉·阿蒙德用优美的文笔揭示了这个让人不安的问题。她说明了产生母性矛盾心理的根源,讲述了这种矛盾心理在女性及其子女的生活中是如何表现的,并从轻到重描写了不同程度的母性矛盾心理的行为表现,其中包括那些有正常感的以及有高度不安感的母性行为。作者通过大量案例展示了对母亲们的理解和同情,也说明了女性应该如何积极地改变自己的生活,从而更加理解自己,并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案。

    文学

    17

    《残酷的故事》

    作者:【巴拉圭】丽塔·佩雷斯·卡塞雷斯

    译者:魏媛媛

    出版单位:中国编译出版社

    《残酷的故事》写的是一场疯狂掠夺的侵略战争给巴拉圭富饶的国家带来的惨不忍睹的破坏和给他的人民造成的令人发指的灾难。是巴拉圭短篇小说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1. 我和加德尔》《2. 上帝呀,让我忘记》《3. 沙坑牢狱》《4. 双鱼座旅馆》《5. 玛丽亚》等。

    18

    《译文学——翻译研究新范式》

    作者:王向远

    出版单位:中国编译出版社

    该书为翻译理论专著。“译文学”学科建构的基石是若干学术概念与学科范畴,需要从自古及今、源远流长的中国翻译史与翻译思想史中加以发掘、整合与提炼,还需要将外国翻译理论与翻译思想加以参照。为此,在“译文学本体论”层面上,提出并界定了“译/翻”“可翻不可翻/可译不可译”“迻译/释译/创译”三组概念,以此作为译文生成的概念;又提出并界定了“归化/洋化/融化”“正译/误译/缺陷翻译”“创造性叛逆/破坏性叛逆”三组概念,以此作为译文评价与译文研究的概念。这两组概念又都涉及“翻译度”这个概念。通过论证这些概念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了“译文学”完整的理论体系。又在“译文学关联论”的层面上,阐述了“译文学”与一般翻译学、与译介学、与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等相关学科的关联性,从而确立了“译文学”的学科定位,论述了其独特的学术功能。

    政治/国际关系

    19

    《这是真的,我在一本书里读到过》

    作者:【法】巴斯卡尔·博尼法斯

    译者:张弛、楚镔

    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邀请每个人都运用其批判能力的书。”信息化的时代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有助于开阔我们的视野,但在某种程度上,过多的鱼龙混杂的信息有时又阻碍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然而思考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宝贵的品质之一,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该放弃思考的权利。本书作者旨在破除广泛存在于世界上一些成见,以此为出发点帮助广大读者建立起批判性思维,更加理智地看待世界。

    20

    《美国总统是怎么工作的:解读美国总统制》

    作者:【美】詹姆斯·P.菲夫纳、

    【美】罗杰·H.戴维森

    译者:王向华

    出版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详细梳理和介绍了美国总统制的历史,解读和分析了美国总统的决策方针以及总统办公室这一最高办公室的运作。全面地介绍了美国总统的提名过程、总统募捐、总统的公共观点及管理理念的实现、总统与国会的关系、司法人员的任命以及行政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全书收录了丰富的选文材料,贯通古今,其中不乏专家、学者们带来的最新材料与分析。

    艺术

    21

    《在他们消失以前》

    作者:【英】吉米·纳尔逊

    出版单位:湖南文艺出版社

    在这本书中,英国摄影师吉米·纳尔逊用他的镜头带领我们,去寻找地球上最后未经污染的原始人性之美,为“他们”的存在留下最后的影像记录。

    生活在后工业时代的我们,往往会忽略很多自然与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比如人类如何与身边的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比如人与人之间发自天性的爱与真诚,比如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死亡的理解……吉米相信,在这些关于生命和生存的鲜明案例中,我们能找回那些在所谓的文明世界里已经被遗忘的人性中至纯至美的东西。土著人在生活中所体现的乐观与希望、团结与友谊,会召唤着我们为更多的和谐与和平付出努力,从而找到一种与世界和解的可能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明荐新 |书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zi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