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摆上市面的培训机构都无所谓好与坏,值得与否,判断的标准在你自己,要看你自己,想得到什么,能得到什么。
图片来自网络
昨晚临睡前,收到一封好友发的“晚来书”,对我近期公众号内容的可取与不足之处做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从知道我做公众号以来,她便给我及时的鼓励与鞭策,让我这个做事经常“三分钟热度”的冲动派,真正重视起写公众号这件事情。
这位好友识于一年前,一个英语口语培训机构。一年来我们真正朝夕相处的时间只有在机构的那短暂的六天。何以仅通过那六天的相处,就能让一个“萍水相逢”的考研党,抽出宝贵的复习时间,来一遍遍地读我浅显生涩的文章,并给出一份又一份长度不亚于我文章的分析?
在短暂且自恋地把这些归功于我闪光的人品过后,我开始考虑促成这份惺惺相惜的友谊的最初原因——口语培训机构。
01
—
提起培训机构,我首先想到的不是教育,而是钱,毕竟在我长大的那个小地方,连普通的课外辅导班一个假期的收费就够我小半学期的一日三餐,更别提某东方,某某英语的什么夏令营,冬令营了。
在上大学之前,“守财奴”一样的我对培训机构,内心是很拒绝的。一次有口语培训机构来学校宣传,室友在英语课上因为“土味发音”被群嘲,抱着一颗要跟口语死磕到底的心去听该机构的公讲,我为了不去上自习课,抱着一颗看热闹的心陪她去听:捧场可以,交钱没门!
然而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打脸的过程:当公讲的男老师一张嘴,一口流利到跟看美剧一样的口语瞬间让人折服,毕竟学了这么多年英语,听了无数老师方言味明显的Chinglish,从未听过如此顺耳的English;当他用汉语翻译之前说的英语,提到自己大学的专业是美术时,我已经想报名了;当他说到台下的我们对培训机构持有的偏见时,一句“学习吧,钱没了;不学吧,前途没了”,好吧,为了我的前途,室友你带的钱够我俩报名吗?
冲动过后,我就后悔了,这培训课一环套一环,反正钱收不完。但老师提到,只要在每期培训结束后的考核中拿到第一,就有一千起价的奖金时,我眼睛又亮了起来,为了捞回本,我也得上哪!
就这样,在以“捞本第一,学习第二”的目的驱使之下,踏上了一条像“进了传销”似的口语不归路。
02
—
我只想跟你谈钱,你却跟我谈感情。
在第一期口语培训课上,我仿佛把大学几年的勤奋都给透支了,连续两周早起晚睡还搭上中午吃饭的空,去攻克发音。几个年轻的老师给我们一个个菜鸟不厌其烦地纠正,有几个“z,c,s”发不清楚的同学看得我都来气,都不知道老师们哪来的耐性,硬是在学英语的路上帮他们提高了普通话水平。
两周过后,虽然第一没拿上,但嗓子哑掉了,嘴也破了,没人相信是练英语练的;腿也废了,作业敷衍了事,被罚了五百个深蹲;哭得妆也花了,老师们教完这一轮,就该去下一所学校了;敢站在人前演讲了,老师不止一次地叫我上台出过丑了;爱去学英语了,小伙伴们可是一起“受过罪”的战友们啊。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受业解惑的老师我遇见过不少,可传道的老师,我能想到的,只有他们。
第一期的课程让人感触,感动,也让我收获了意料之外的友谊和英语结果,却仍未洗净我的目的不纯。东拼西凑借够钱去上为期八天的第二期课,第一天面对一教室来自各地不同高校的学生,听着他们的流利地道,镇静自若的英语自我介绍,我就知道,我回去后要吃多久的馒头配乌江榨菜了。
因为是第二期课的新学员,繁重的作业在十二点之前根本就做不完,怕影响室友休息,我就去当时上课住处的大厅里写,每晚不管我写到几点,都有不同的老师陪着,我只觉得他们至于吗?穿高跟鞋站着上一天课多累啊,不去休息看我写作业,怕我抄吗?这么管学生,怪不得每个女老师皮肤都不怎么好,男老师都有点油腻呢。
结课前两天,一个偶然,老师叫我上台分享我徒步旅行的经历,因为她知道我的这段经历,借钱上课也是因为我把该学习的钱拿去穿越大戈壁了,为说服老师让我晚一点再去上第二期的课,我随口扯了个淡,说穿越大戈壁是我的“使命”,如果不去做,我每天夜里都睡不好觉。
我分享完下台后,老师提起当初的情景,她说,我说服她的最终理由,就是“使命”二字,因为她放弃别的机会,进一个培训机构去当讲师,也是她的使命。之后老师提到了自己当讲师的整个过程与心路历程,我没有听得很仔细,可是一低头,看见她红肿的脚,眼泪突然就止不住了,我实在想不到,除了使命感,还有什么能让这些未来可期的年轻人,投入到这种既遭人质疑,工资又没有很高,还要一年到头四处奔波,最后累出一身职业病的教育行业?
那次的眼泪,彻底洗净了我的动机。
我怀着极高的热情与期待去复训了一次又一次,得到的远比我付出的多。得到最多的就是和不同人的友谊,写“晚来书”的好友就是其中一个。
03
—
所有事情,如何看待,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自己受益匪浅,所以我向周围人极力推荐,希望他们也能获得我所收获的一切。
然而热情有时会蒙蔽人的双眼,很多人抱着极高的期待花钱去上培训课,结果却不如人意,回来反问我为什么没有我描述的那么好,为什么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我在关照培训机构现状,反思自身时,意识到:一切的关键都是我们自身,任何一个摆上市面的培训机构都无所谓好与坏,值得与否,判断的标准在我们自己,要看我们自己,想得到什么,能得到什么。想得到,需要自己先给出去,才可谈能得到。
想得到一个好的学习结果,不仅需要老师帮助,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努力;想得到友谊,自己要先给别人接近我们的机会;想得到人生经验,就要抛弃“反正都是鸡汤”的否定心态……
至于最后得到什么,付出的已经足够,剩下的都是锦上添花。
大学给了人足够的自由,我们要做什么,时间和金钱怎么支配,自己可以做一定的主。当然大学也给了人足够的失落与孤独,从高中紧张的学习与凝聚力很强的团体中走出来,大学“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的状态可能会给很多人不适感,这个时候,各种校外培训机构实则给我们提供了某种平台,一个找到“同路人”的平台。不管这些机构教什么,我们总是会相对容易在其中找到和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因为我们来这里的初心,大同小异;我们能跟着机构上课到最后,是因为这里“贩卖”的三观,我们认同。
校外培训机构报不报?
有钱就报。
有付出的准备就报。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