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社群,就读书而言就已经有很多不一样的社群了,但是依旧选择独行。
没有参加过读书社群,看书都是自己看自己学习,其实如果自己有读书的习惯,参不参加社群倒是无所谓,主要是碰到一些新的知识和问题可以和人讨论。古典老师这周也在讲学习方法的问题,要功利的去学习和分配资源,所谓的功利学习就是学了马上就能用,所以在选择学习一门功课时要多问问自己为什么和干什么。功利的分配资源就是不同类型的书籍要分配不用的时间资源,也是教主提到的精力与读书的问题,越是难的书越是需要分配大块的时间去攻克,而娱乐性的书则在放松的时候阅读。
很喜欢教主提到的两点读书要读经典和书不是用来爱惜的。读书要读经典这一点古典老师也提到要学会找到知识的源头,区分一二三四手知识,越是底层的知识越是纯粹,越往上就添加了其他人很多的个人经历和鸡汤,虽然易懂但是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心智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懂知识源头的知识,所以就需要知识的代理人,也就是忠实转述一手信息的人。比如教主就是知识管理的代理人,古典老师是个人成长代理人,小荻老师是逻辑沟通的代理人。教主推荐的成长类经典《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准备买来看看,市面上太多关于个人成长的书,看得眼花缭乱的,不如买一本最经典的,多看、看透,比买一大堆每本都没弄懂要好~
书不是用来爱惜的。以前每次买来书都觉得不能在上面乱画,要爱护,这也是因为从小到大学校老师的教育是这样,期末谁的书最新谁就学习越认真,现在想想真不知道原理何在,想当初我这种超爱在书上写写画画的人憋得有多辛苦。后来长大后,越来越不在乎这些后才开始放开了在自己的书上留下标记,偶尔还会直接在段落旁写下当时的想法。
关于读书做记录,有几个方法可以借鉴。曾经看过李敖的书,他提到他自己的看书方法,一本书要买两本,碰到觉得有用的就剪下来归到自己的分类文件夹里,买两本就是为了不用担心剪了其中一面而丢失了另一面的内容。当然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方法,虽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但是如果条件允许的可以试一试。蒋方舟也说过她看书的方法,她在看书的时候会将好的段落都用手机拍下来,然后回到家后再整理打字到电脑上,这种方法虽然麻烦,但是对于个人的收集也很有用。最简单粗暴的就是咪蒙的读书办法了,碰到喜欢的就划出来,然后背下来,直到背到滚瓜烂熟了才算看完一本书了。
所以读书也好、做记录也好,方法很多,选适合自己的就可以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