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快到了,我去妈妈家帮她包粽子。忙完了,我如往常一样走到父亲的书柜前,打开柜门,伸手抽出一本,坐下来安静地读了起来。
父亲转眼离开我们已经六年了,每次看到父亲的书,便感觉父亲好像并没有离开,书页上仿佛还留存着他手的温度。有时我真的就幼稚地想:好好的一家人,老爸怎么说失散就失散了呢?恍惚间觉得父亲的离去从来不是真实的。
每次拿出父亲的书来阅读的时候,都如再一次碰触到父亲,再一次亲近父亲。好像唯有此才能读懂父亲、靠近父亲、想念父亲。
父亲的书柜里很多都是史书、古诗词书,人物传记等。父亲在的时候,我很少去了解他都读什么书,对父亲如书虫般读书的状态几乎全不在意,也不怎么理解,与晚年父亲的沟通更是欠缺。
而今,当我拿起父亲喜爱的书读起来的时候,却有了一种和老爸促膝谈心的感觉,书籍成为了我和天堂里老爸之间心灵对话的桥梁。生活的艰辛让我对这些书的理解开始透彻了,也渐渐地理解了父亲的一生,也反思着自己走过的道路。
人生就是一个充满遗憾的过程,当你拥有的时候,你并不就觉得它的可贵,但当你有一天失去了而永不再回来的时候,才会更深地体会它的珍贵。
父亲对于我们的爱,既是如此。
父亲的爱,更多的时候是无言的,他用行动和感情传达,而不善于领悟的子女也许就忽略了这种爱的方式。父亲喜欢读书,但并没有强迫我们儿女像他一样,而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熏陶和感染。
四年前,在我多年不读书后,终于拿起书来,想去探究父亲对于书的那种境界。于是便从他的书柜开始了我的读书旅程。
《史记》、《论语》、《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人间词话》、《儒林外史》、《孙子兵法》、《围城》、《朱自清散文》、《杨朔散文》、《鲁迅作品选》......
这些书,是我原来一看书名就头疼的书,没想到从强迫自己读开始,渐渐就读了进去,还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当父亲的书柜已经无法满足我的需要,我就开始买书、借书......四年过去了,我读了近150本书,古今中外,几乎都是经典或者名篇,读书让我欲罢不能,变成了我如吃饭睡觉一样自然的事情,一天不读书就像缺点什么。这个过程中不仅尝到了读书的乐趣,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也在渐渐靠近父亲那种读书的境界。
人生不就是这样吗?一代一代的更迭,如果我们传承了父辈优良的品质,善良的基因,好的习惯,这样的传承就是成功的,每个人的离去就是有意义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不虚度不枉费人生,让生命开出灿烂的花......
我将煮好的粽子,端了一盘放在爸的书柜前的桌子上,又沏了一壶茶。
爸,端午节快乐!女儿以茶代酒,先干了这杯。
谢谢你,谢谢你给我的一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