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深耕12.19作业《享受情感的审美方式》

深耕12.19作业《享受情感的审美方式》

作者: 许议文 | 来源:发表于2022-10-26 16:03 被阅读0次

    杨老师讲到读书的感受,让我想起第一次读《与神对话》的情景。高端课上董老师推荐这本书,当时纸质书还没到货,朋友推荐电子版阅读。阅读时文字的晦涩难懂,加上电子版的跳跃,让我几次放下读不进去。朋友说,读到150页和他分享。带着任务阅读更是艰难,后来朋友说你就成想这是我给你朗诵。彼时的心境突然的就不一样了,似乎对于难理解的字词产生了感情,莫名的认为这就是它的表达方式,它这样说自有它的道理,我听不懂是我还没有进入它的语境。因为理解了、接纳了不存在排斥了,自然而然的感受到文字的意思了。当我真正读到150页之后,开始感受到文字给我带来的冲击力了,感受到我也曾到达过却未能表达出的语境了。突然的就与文字有了共鸣的情绪。当我第二次拿起纸质版的《与神对话》阅读,那种感受就像见到我心仪已久的朋友,文字的堆砌罗列似乎只能用这种方式才能表述的完美,沉浸其中,感受灵魂对话。

    读书是这样,当你进入他的语境,再去理解他的行为、表述方式、讲的话、词的意思,我们往往会更接近于这本书这个作者更真实的表达。


    老师讲读一个人如同读一本书,首先你要进入这个人的语境里。就是人的情感,每个人的情感就是人这本书所呈现出来的语境

    弟弟的孩子,我的大侄子九个月了,疫情期间出生,在国外出生一直没有回国。我和爸爸妈妈都是通过视频和大侄子见面,和弟弟弟妹聊天。很多时候我们通过视频和大侄子互动。和大侄子互动时我的表演比较入境,相较于爷爷奶奶他们就比较含蓄。每每我的夸张的语言、表清、还有不厌其烦的儿歌,大侄子看的呆呆的,入迷的样子,惹得我的父母都笑话我。随着孩子大了,有时候妈妈和大侄子视频,偶尔我在一边发出声音,大侄子就会歪着脑袋在视屏里到处看,这时我若将脸出现在视频里,大侄子就会咧开嘴笑。然后我再隐藏起来,大侄子又会歪着脑袋找。貌似大侄子对我的声音很敏感,只要我在一边说话,不出现在视频上,他就会找。我在想这是不是就是我的说话的样子已经进入了大侄子的语境里,他感觉我和他是一样的,他找到了他喜欢的语言和节奏,即便他现在还只是蹦出几个字,不会说话。但是在语境里我们俩是相通的,所以他找到了他的同类。


    杨老师讲,在江阴和一个爸爸聊天,那个爸爸问杨老师,你是怎么忍受跟那么多不上学的孩子在一起的?是不是需要很大的爱呀

    杨老师说,这个不一定,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只是你得让孩子用他的方式来表述,换句话说让孩子牵着我们的手走进他的语境里去,我们会很享受跟他在一起的。先不说爱的能力多强,最起码允许孩子用他的方式表述,先不评判,我们会被带到孩子的表述方式和语境里,一旦我们进入他们的语境,再沟通交流似乎变得没有那么困难了,他是会把我们带进去的。

    如果你能走进一种语境里去,走进这本书的语境,把书想象成人,书的语境很像人的情感,情感创造了一种语境,克服了人与人之间的壁垒、克服了差异之间的壁垒。

    周国平说,人与人之间,误解是常态,理解是特例。

    杨老师说看到孩子们当着他的面抽烟,他会下意识的捍卫自己老师的立场,但是因为他是一个反应慢的人,给自己留一分钟的思考,有的老师就会一秒钟做出反应。老师的一分钟里会问自己,抽烟就是坏学生吗?如果我不能了解学生,我如何做老师呢?你连孩子的行为语言都没读懂,你还有什么脸面做教育?

    我的理解是老师是一位底色善良的人,他在捍卫自己立场时会下意识想到孩子们的立场,所以他会说自己反应慢,其实潜意识里他是一位有爱的人。

    我有一种感受,很多时候别人冲击我的立场的时候,我也是反应略显迟钝,俗称反射弧长。其实现在回顾,是别人攻击你,你会不由自主的站在对方角度考虑,又或者你没有感受到攻击,又或者你不好意思狗咬人、人咬狗,两者就一样了。无论是何种考虑,心底的语言环境都是善意的,有爱的。

    曾经有一段时间,妈妈说我没有以前敦厚善良了。现在我懂了妈妈说话的意思了,当面对别人攻击的时候,我变的锐利尖刻,怼人的水平一下子提高了。那段时间是我人生的低潮至暗时刻。老师讲刀子嘴就是刀子心,所谓口吐莲花,那是因为心中有莲啊!

    我的一点思考,我认为人的底色情感非常重要,遇到攻击性的评判或者是需要捍卫自己立场的情景时,若是一个以爱面对底色情感的人,就会潜意识里慢半拍,听完对方说什么,会主动进入对方语境去了解他;若是一个以恐惧面对的情感底色的人,一旦遇到攻击就会不由自主的竖起盾牌堵截,或者拿出矛头戳向对方,因为他认为遇到危险了。


    当你真的读一个孩子、读一个人,你不去抗拒他的表述方式,允许他用他的方式表达,你一下就能走进他的情感世界、内心世界了,走进他的语境了,你发现什么好孩子、坏孩子、善良的孩子、顽劣的孩子瞬间消失了,你看不见这些东西。

    当你顺着孩子的语境,在孩子们口吐脏话的调侃中,你看到了一颗桀骜不驯的张扬的心灵的时候,你被他们感染,学着他们的样子,担心的问他们会不会挨揍的时候,他们告诉你没事的时候,你们是一样的,你们是同频的。

    《会饮篇》中狄奥提玛说,不美一定是丑的吗?不智慧一定是无知吗?有没有想过在智慧与无知之间有一个中间状态呢?回到具体的人上,情感的语境消除了我们二元对立的边界,拓展了经验的边界,不同于自己以前的经验,就不会再单一的去看孩子了。

    如果你真的花几年的时间陪伴孩子,得到的经验是从任何书本上都是学不到的,孩子是另一本书,你得允许他讲述,你必须走进他的语境中,而语境就是他的情感,情感创造了人阅读人这本书的语境,这种语境超越了二元对立,超越了两极思维,拓展了经验的边界。柏拉图式的辩证法,让我们看到所有东西有一个中间状态,情感很可能就是对和错、是与非、美和丑的中间状态。

    原来觉得对的东西,只是很片面的东西,人的认知是很局限的。就像盲人摸象的瞎子,摸到一小片所谓的真理,只是单一的维度,堂而皇之的说是个教育者,这个瞎子挺可笑。当你真的顺着这个东西走进这样的语境,我们看到是这样的东西,看到更丰富的维度,看到所谓的真理更多的维度。


    一个孩子用好几个国家的语言骂人,尤其骂自己,暂时搁置妈妈的立场、搁置这些评价、原有的经验、原有的理解和意见,他骂人,我们允许他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我们走进一个更丰富的世界,当我们获得新的经验的时候,我因为孩子骂了我一句就生气是很可笑的,我们只是在那个维度去解释了,而解释真理的维度很多,我们没有看到骂人行为背后的东西。

    当我们通过与孩子互动,进入孩子的语境(情感)里,玩着玩着我们忘记了彼此的身份,产生了一种审美体验,你就会理解了他,喜欢上了他。在那一刻,骂人的孩子没有了,你眼里出现的是更丰富的孩子,你跟他在一起拓展了我们从未有过的经验,居然在一起产生了很强的审美愉悦,你是享受跟他在一起的,里面是有审美的

    那一刻,我们似乎从地球的两极走向了地球本身,从人的两极走向了人本身,我们走向了更丰富的、更真实的一个人,大美之道在于肯定生命!


    在无锡的一次深研课上,晚上杨老师带我们到拈花湾游览。游览结束,我们走向大巴车的途中遇到杨老师,杨老师顺着路和我们一起走向大巴。开始我以为老师也坐这辆车,到达车前,老师说是送我们到大巴。几步路而已,杨老师送我们。今天再来回顾老师对我们的关爱、真诚,一种被看得见的深深的情绪鼓舞了!

    审美的第一选择就是“自由与责任”,赋予尊重、自由、肯定、悦纳,最大可能让他的选择来自于他自己,当你不评价别人的时候,发现自己越自由了!当你着重和谐,你听到的是韵律之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深耕12.19作业《享受情感的审美方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jea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