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里仁篇17

《论语》里仁篇17

作者: 清风8351 | 来源:发表于2022-06-13 14:20 被阅读0次

【原文】

子曰:“见贤思齐焉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

【注释】

①贤:贤人,有贤德的人。齐:看齐。

②省.反省,检查。

【翻译】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解读】

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

见贤思齐,是寻找一个贤德的人做榜样;而见不贤内自省,则是找一个反面典型,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成为这样的人。以正面形象作指引,以反面教材作借鉴,不失为自我修养的捷径。其实,一个人起点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人有缺点或者过失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满身错误而不知。面对我们自己的种种不足或过失,如果能够正视它、改正它,就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正如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所说的那样:“追悔可耻的行为就是对生命的拯救。”什么叫追悔,说白了就是正视自己的错误、进行自我反省。

据史载,苏轼在年少的时候,他的母亲程氏教他读《后汉书》。当读到《范滂传》的时候,苏轼为范滂母子大义凛然的精神感动,就问自己的母亲说:“如果有一天,我做官成了范滂,那母亲将如何呢?”程氏回答说:“你要是能像范滂一样为国尽忠,我难道不能像范滂的母亲那样吗?”范滂是东汉名士,因清廉正直而得罪权贵。第二次党锢之祸时,十常侍诬陷范滂,下令将他逮捕。许多人劝范滂逃走,不少地方官甚至有意纵放。但是,范滂的母亲却劝他学习李膺,慷慨赴义。苏轼母子这番对话,就是典型的见贤思齐。也正因为有这样向善自省的修为,苏轼后来才成为一代贤士。

相关文章

  • 《论语》里仁篇17

    【原文】 子曰:“见贤思齐焉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 【注释】 ①贤:贤人,有贤德的人。齐:看齐。 ②省.反省,...

  • 《论语》里仁篇(17)

    第七: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孔子说:人们所犯的错误,类型不一。所以观察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

  • 《论语》里仁篇17/26

    2021.10.28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樊登出...

  • 论语·里仁篇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 《论语》——里仁篇

    里仁篇 本篇是《论语》的第四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

  • 《论语》里仁篇

    (一) 【原文】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文】 孔子说:“人以安居于仁德为美。如果择身所居而不...

  • 《论语·里仁篇》

    【原文】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注释】 ①几:轻微,婉转. ②又敬不违:仍然恭...

  • 论语·里仁篇

    4.1.子曰:“里[1] 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2] ?” 译文: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是美好的。选择居...

  • 《论语》里仁篇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选择住所要与有仁德的人在一起。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 《论语》里仁篇

    原文: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我的白话解释:孔子说,一位懂得修身的君子内心是有道德的,而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里仁篇1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jeo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