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的时候看了很多人都推荐的那本儿心灵鸡汤,《瓦尔登湖》,可能是我昨天晚上没有睡好,也可能是我领悟能力有限,面对着这密密匝匝的文看的我昏昏欲睡。
以前的时候我还感叹,刘震云怎么写文不怎么分段啊!如今我看了《瓦尔登湖》,真是小巫见大巫。
既然看不下去就只能换一种方式,半读半听,终于看完了第一章。在这一章里,作者主要从一和住两个角度告诉人们,没有必要追求物质层面的享受,其实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很简单,食物是空气和健康,其他的东西都是生活的负累。
看出了作者很博学还引用了论语中的句子,但是他对中国的鄙视又让我很不喜欢。
后面又换了脑子去看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正好写到了杨(摩西)百顺,招赘馒头房的事情。
刘震云就是有这种本事,从一件事情上能写到另一件事上,从另一件事情上有可能牵扯到另外的事情上,而且转场特别的丝滑自然。
吴香香在丈夫死后,想找一个上门女婿,多方权衡之下最后相中杨摩西,后者听说有人上门主动说亲,还挺高兴,后面一了解,说是当上门女婿就有点儿不乐意了。
这个时候,媒人和杨摩西的师傅老詹都在劝他,你看看你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有个媳妇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的。
总之,一句话,你没有资格。想一想,杨摩西颠沛流离的生活,原来跟着老爹卖豆腐,自从和老爹因为上学堂抓阄有猫腻的事情闹翻以后,他杀过猪,晒过盐,破过竹,挑过水,舞过社火,种过菜。
听人劝吃饱饭,最后杨摩西正好改了姓,入赘了馒头房,好日子没有过几天,媳吴香香跟着邻居跑了,后面再寻找媳妇的途中,养女巧玲又被人拐跑了。
当然这是后话了,杨摩西这上半生用我妈妈的话说真是摁下葫芦起来瓢,没有一天消停日子。
读到入赘这一段的时候,我想起我本家的堂弟,就是因为家里穷,才入赘的,我们这里入赘叫上门女婿,男方倒是不用改姓,只要孩子跟着女方姓就行了。
我小舅也是两个闺女,本来也是打算招一个上门女婿的,结果计划也泡汤,一个表妹偷了家里户口本结婚,未婚先孕,果然不被父母祝福的婚姻很难长久,如今表妹已经离婚两年了,两个儿子一个人一个。
表妹皮肤白,又爱打扮,人也是现在流行的白幼瘦,如今又结婚半年多了,据说现在还和前夫那边藕断丝连,估计现在这段婚姻也悬。
扯远了,再说回我本家堂弟,他出生没多久,爸爸就死了(被人活生生打死在庄稼地里),妈妈进了监狱,跟着奶奶和大爷生活,奶奶去世以后,跟着大爷生活,大爷老光棍一个,靠放羊养活他。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堂弟下学以后就跟着人出门学手艺,人勤快,实在能吃苦,有好心人就给张罗这本婚事。于是,他就嫁过去了。
如今孩子都两个了,两口子经常回去看大爷,买吃买喝,还给大爷买衣服,后面大爷因为喝酒过度脑溢血,进了重症监护室,后面医生给谈话,让拉回家办理后事吧,如今没有治疗意义了。
哭的堂弟给我爸爸打电话,哭的和泪人一样。我爸爸安慰他,孩子你已经尽心尽力了,亲生的儿女也就做成这样,也不枉你大爷拉扯你一场。
堂弟如今和几个人合伙做点小生意,有几家店面,儿女双全,小日子过的滋润的很。
他和我弟弟差不多大,小的时候,经常吃我妈妈的奶,如今还念着这份恩情,过年过节都过来看爸爸妈妈。我爸爸妈妈对这个侄子也是惨不绝口,夸堂弟能干,夸弟妹心眼好。
堂弟不算聪明,但是人很厚道,又能吃苦又务实,从小店员到店长,然后自己做老板,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过来的。
虽然原生家庭不幸,但是堂弟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人也没有长歪,就像那本书中说的一样: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