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侄儿做作业
昨天让侄儿做作业,然后我就随意留意一下他在做什么
削铅笔用了半小时
跑去厕所躲了半小时
找书,找作业本又半小时
中途经历过三次威慑
一、作业是你自己的,做不做不关我们的事儿
二、不赶紧做待会儿就算到很晚也必须做完作业才睡
三、你到底要不要读书的,不读就不做作业,明天不用去了
其实呢,作业非常少,侄儿读的学前班,后来还是做完了
侄儿的性子比较怯懦,被人欺负了一声不吭的,讲一两句就开始哭了
小时候和他爷爷在一起,没有玩伴,父亲在异地工作,母亲很早就离开了
写到这里才发现似乎很久没留意到他了
后来换了个城市,交了一些新朋友,有了玩伴,性子阳光了很多
以前辅导过一两次,发现他基础非常差,所以期待也就不高
最近才意识到,还是应该采取放养的方式
也就是道家说的“无为而治”,在学校老师盯得紧,回来后家里面人盯得紧
这时候有点理解自己为什么会独爱道家的学问了
小时候,也是被父亲送到学校那之后就放养了,大学毕业时和父亲打了个电话,之后不常回去
经历做志愿者,创业,在大厂搬砖,又创业,疫情沉淀了一下,现在打理着一些生意……
全率性而为,后来想到,前面几年很多人为因素影响,最近几年尽可能把人为因素剔除,这就有几分道家的范儿了
进社会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大部分重要的规律,经验,技术等,都是自己主动学来的,撞南墙撞出来的,而不是被填鸭,写公式,背诗词得来的
慢慢明白,很多东西装不下自己,创业者,甜品师,管理者,或者说写作者,生意人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94397/e3edb345f0ad3978.jpg)
对于小孩子来说更是如此,我们看一棵树,在它发芽的时候,大概有一个关于长大的期待,长大后,有一个开花结果的期待,开花结果后,有一个成长为几百年古树的期待
但是,我们忽略了的一点是风吹雨打和各类外部负面因素
按照联想中的样子,树能健康正常的长大开花结果
看侄儿的作业,这里有几个误区,我是对的,我比你强,我没有安全感等,这些是矛盾冲突和自己融入不到其教学中的主要缘由
后来我得出的结论是,不要有期待,而是在他需要的时候在帮助一下
想到了三苏父子的故事,苏轼和弟弟贪玩,于是父亲想到了一个方法,常和母亲在书房捧着书看,时不时捧腹大笑
这样几次之后,苏轼弟弟常跑去书房看父母在做什么
但父母通常都笑而不答,后来,苏轼和弟弟就自己去找书翻,这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读书的习惯
这和照顾一棵苗子类似,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风险和损害等外部负面因素,然后进行引导
之前说我是放养的,还有一个前提就是立下了规矩,不准抽烟,喝酒,赌博,玩水,这些都是让我们陷入困境或者说遇到危险的可能因素
一转眼确实正常健康的长大了,想到了《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故事
作者是一个边缘人,也就是时代的“淘汰”者
但他的理想就是守在麦田边上,看到有小孩子跑到悬崖边,及时的提醒和阻止
对我们来讲,同样如此,守在小朋友的身边,控制好风险和负面影响就好了
如果再有追求一点,自己去成为闯一代,创一代
孩子三岁看老,是因为很多道理,规律,经验,在三岁左右就接触到了,而很多重要的东西,又传承于其家庭和生活环境
如果还觉着不够,那就再教他们一些学校不教的,社会上学不到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