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是总是刷到营销号的鸡汤,诸如“成年人最需要做好情绪管理”等这种说法,似乎靠面无表情就能走上人生巅峰。而我是真的特别特别讨厌“情绪管理”这个词,就借此机会谈谈情绪吧。
每个人都有情绪,有情绪就需要表达,表达的过程是内在的感受被外化出来的过程,可以是散步、听歌、创作,也可以是嘶吼、争吵、暴力(仅限于不伤害生物、不损害环境的行为发泄),但无论用怎样的形式表达情绪,都是重新叙事和重构自己的重要途径。例如当你觉得无助时进行写作,你可能会在作品中塑造出一个可以支持你渡过难关的英雄,以弥补自己不曾拥有的缺憾;当你陷入阴郁时进行绘画,线条和色彩可能凌乱、压抑且深沉,以倾诉自己内心无法言说的痛苦。一旦有所宣泄,你就有机会从中总结经验,获取力量,更好地应对下一次难关。难过的是,很多人意识不到自己的情绪波动,甚至努力忽视情绪上的变化,因为我们要做一个“成熟的大人”。
长大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不得不隔离掉了自己的许多情绪和感受。你曾经能清晰地感受到一朵花绽放的温度、丝绒般的触感、隐约的芬芳,你觉得愉悦或者不喜,但是现在你只能说出这是一朵红色的玫瑰花。我们成为了正确又无聊的大人,也就是这样失去对情绪的体验。
所以你能冷静地说出:“不不不,不怪他,我能理解他这样做的理由,他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其实这只是用语言来合理化自己的感受,忽视自己的情绪不代表它不存在。感到高兴、委屈、羞耻、愤怒等是健康的,过分压抑情绪带来的后果却难以预估,情绪的存在提醒着你每天的生活在发生什么,提醒你应该如何照顾自己,它需要被看见和听见,更需要被接纳和理解。
那应该如何处理情绪呢。首先要能清晰地分辨情绪。我们内在时常会同时产生很多情绪,而且情绪之间一般都会相互打架的,例如你可以喜欢一个人的同时嫉妒这个人,所以分辨出自己处在什么样的情绪下并不容易。心理咨询中有一项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帮助你命名情绪,咨询师会说:我留心到你有许多愤怒的表达,你一定在体验着某种哀伤的感受……等等,当一团糟的情绪有了各自的名字,我们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它们。
所以第二,学会接纳情绪。人类在婴儿时期会用大哭来表达需求,这个时候妈妈会过来说,宝宝为什么哭呀,哦,原来是饿了呀。这个时候婴儿的情绪就被母亲命名了,这是一个简单的婴儿通过母亲分辨自己情绪的过程。他会意识到这种情绪的起因是自己饿了,饿了难受所以不高兴,不高兴才会哭,而这样的情绪是被允许的。因为小孩子没有办法理解在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需要家长的指引。家长引导孩子分辨、理解自己的情绪,并给予积极的情感支持,孩子就在不断的摸索中学会了利用情绪表达自己,通过家长的正向反馈接纳自己。
最后是处理情绪,从现实层面解决问题。这其实不是重点,一般当成年人遇到某件糟糕的事情,内心总会翻涌起各种情绪,如果此时有人陪在身边,允许其有复杂的情绪,能够和他一起面对这些情绪,对情绪们命名,让他察觉到自己得到了关爱和接纳,让他知道自己可以被理解被诠释,甚至在此过程中获得了新的思考,那许多问题会变得容易很多。在情绪波动后学习新的规则,建立新的认识,我们称之为成长。
这就是我为什么反感营销号鼓吹“情绪管理”的原因。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是常识,所有的情绪都是中性的,无论什么样的情绪都只是一种提醒,你需要通过这种提醒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有时候情绪的提醒头脑层面意识不到,但是你每天凌晨三四点会醒过来,或者时常觉得胃疼但去医院查不出原因,这其实就是情绪在生理层面的一种反应,你可以通过这种提醒反思最近是否压力较大、内心焦虑等等,从而及时调整心态,做好应对准备。所以需要管理的不是情绪,是你因为情绪引起的行为,比如愤怒的时候不是让自己坐下不要愤怒,而是应该管理自己不要伤害到别人。
那最后希望你有觉察和体验自己情绪的能力,有安全表达情绪的空间,希望你不用因为压抑情绪而陷入痛苦,有约束自己行为的逻辑。
当然也希望你少看些只会蹭热度的营销号。
PS:这篇本来是私密,结果被易稿检测到了,还判定抄袭,封号。艰难的申诉后,又判定非首发,扣信用分。无语。
易稿客服态度差到无语,各种反问句,也是醉了。文字编辑体验差,算法垃圾,客服牛逼得不行。
谁爱用谁用吧……我领你是条汉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