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奶奶得了老年痴呆症,从上周还能兴高采烈地勉强说想我,到现在只能支支吾吾地说“不”,只有七天。有人说人类会进化越来越快,是不是退化也会越来越快,是不是明天我再打电话,她就连话都说不出来了?是不是我永远不给她打电话,她就能永远停留在“不”这个阶段呢?
有时候想想,为什么会是她呢?不过北京有十万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又为什么不是她呢?这就是人生。自从李大白姥姥月初去世,到昨天他在我怀里哭哭啼啼,也不过二十多天。他的眼泪已然变少了。是不是未来某一天,连眼泪都不存在了呢?
一个人给别人留下的只是“感觉”,爸爸妈妈是家的感觉、兄弟姐妹是盟友的感觉、老板是威严的感觉、同事是扶持的感觉。今天跑步时就在想,是不是小说里的人在某一种情况下都是真实存在的呢?因为优秀作者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能给人成功带来一种感觉。现实生活中的路人带不来任何感觉,就约等于不存在,小说中的人让你情感起伏,至少比路人要真实吧。所以唯心主义地看来,虚构的人物没有道理不存在的。
那么奶奶呢?奶奶带来的感觉呢?
其实那种感觉一直都在。从我十七岁,也就是六年前离开家,到我现在毕业工作、以一种越来越平凡的姿态活在这世上,那感觉从未出走,但我也没有真切地哭泣过。哪怕是就在刚刚,爷爷跟我说奶奶病情退化、话都说不出来时,我也没什么感情波动。
这不代表奶奶的“感觉”不见了,而是我太胆小。我把她藏起来、不忍思考了。只要我切身处地地去思考那份的痛苦和生命流失时的一步一个脚印,我的心脏一定会发麻、眼泪一定会决堤。而这对我的现实生活带不来任何帮助,也不真正解决问题,只能徒增烦恼。我是成年人了,不仅要学会欺骗别人自己的真情实意,也要欺骗自己自己的真情实意:我不难过,我不想家。
2、
按理来说,这个世界挺宽容的,而且越来越宽容。越来越多人理直气壮地放弃事业,去旅行、让生活更加精彩。说真的,我已经腻歪了这种生活方式。我记得考取Alevel的时候,每天睡觉4个小时、其余时间一直在打鸡血的状态,脑海中不断刷过自己的拿着录取通知书、母亲笑得合不拢嘴的模样、爷爷奶奶以我为傲的模样。中国人是为了家族而活的。直到现在,我还是想让他们以我为傲。
六年了,我已经不是那个小孩。我不想按照他们设计的路走,所以我强制自己不要在意他们的想法,这让我获得了“自由”的感觉,也失去了像个孩子一样被人赞扬的感觉。这就是他们给我带来的最快乐的感觉之一。
家对我来说很遥远,那些“根”一样的回忆越来越虚无缥缈。
史铁生说的那句话,我突然就懂了: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机芯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3,
所以,有些感觉,那些回忆起来只会给自己徒增烦恼的感觉,我把他们好端端地收起来了。既不会拿出来、激得自己掉眼泪、让人笑话,也不会让自己真的像根没根的草一样彻底忘记。那些事情,那些人生中最纯粹快乐却又永远回不去的时光,多想也是徒劳,忘了又实在不心安,就这样好端端地放着,让日子按照该有的节奏一步步走着。有人来了,有人离开了。来的人客客套套地欢迎,走的人就好生相送。有些人福大命大,有些人生不如死,可那又能怎样,你去悲伤去哀痛,可是你救不了任何人、也无法减轻任何人的烦恼,你只能好端端地放着,别让这情绪打扰你把生活变好的决心。
这就是人性。不会像失去主人的狗一样,用一生的时光去等待,也不会像只有七秒记忆的金鱼那样瞬间就没了爹娘。
奶奶带给我的感觉,没有人能超越。她讲的那些故事,她饭菜的味道……收起来吧,不能细想,公共场合不适合哭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