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18
今天打车,我说到某某往常的我会和司机闲谈,一直到目的地,但是今天下雨,于是路上什么话也没有说。
然后他把我带到我上车时候说的那个地方,其实我开始说的是某某公交站,在某某路附近 ,也就是说我最终想要到的地方是公交站 而不是某某路。
我基本是路痴,到一个人地方只知道这个位置,但通常不会很清楚的知道是什么路,甚至附近有什么东西。
后面就带到了某某路,下雨天我也没有往外看,就觉得不对劲,似乎自己没有来过这里,然后和司机说 你把我带到某某公交站吧 他说这里就是某某路呀,我认真往外看着附近我知道,就下车了。
我发现 人们通常会根据你所说的带你到你‘认为的地方’。所以说对自我的认识很重要,因为我们的潜意识会带我们到现实自己想去的地方。
当然 如果说 要是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不够精准,那么到的地方就是‘认为的地方’但却不是自己最想要到的地方。
一个人把自己定位成什么样,自己就会这样认为,随之其他身边的人,了解或者不了解你的人也会根据你的言语对你适当的标签。
好有就是沟通很重要,首先我没有和司机明确的说明是那个位置这也造成了一些小分歧。
‘沟通’,‘交流’都是三点水,而水是流动的。两团,甚至更多团的水,要是没有任何障碍会融和形成一团水。把多合而为一,通过磨合去掉分歧的障碍最后达成一致。最终一起到达目的地。那么就有了河水向东流 汇聚成大海。
因此沟通是避免分歧的重要环节。
还有你也会发现打的真的会比公交车快。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公交车虽然说是很廉价,一次投两块钱就就可以把要去的路途搞定,可是别忘了往往最便宜的却是以另一种方式在磨害你。这意味着浪费时间,更浪费精力。
不是什么时候走捷径都是最好的,但是在时间上走捷径耗费的成本是最低的。
一次听电台,大概的内容是这样的,一个打着一手好算盘在公司里人人称赞的高手,一直是以手里的算盘算账,可是时间越久最后被淘汰,为什么,因为在同样的事里:时间里是消耗最低的成本,事半功倍谁不喜欢?
所以说有时候走捷径也是不错的方法。时代的变迁,适应的能力也要随着跟上去。
昨天晚上看了头条一个新闻一个做了两年自媒体的人在网上贩卖自己珍藏的书。评论很多,很多人都觉得这个人不是很爱看书,要是爱的话 不会把喜欢的东西卖掉。有人也鼓励作者要振作,言外之意就是赞同。当然还有很多评论者的留言。
原来事情大概是这样的:作者两年的时间像银行借了几万块。现在银行要求还钱。不得已卖掉喜欢的书。
可是我想说买完这些书就能换掉欠下的钱?卖掉自己喜欢的东西是很心痛的一件事。
作者写了两年但是读的人寥寥无几,可能平日里就是单靠写字为生所以才欠下这些钱。
但是,当一个人的能力不足以支撑的的现实生活时,完全可以找其他工作,把写作当做业余爱好。
写文字需要时间的积累。而我也才发现:原来喜欢的不一定要成为主干,也可以发展为兴趣。可以把手头上的工作做好的同时去发展成为其它,只要你喜欢这件事情的话。
我相信:路,都是走出来的。
所有的问题认为困难的问题都会解开。同样也希望那个作者坚持下去。
对于这个事情上走捷径就不适合。恰恰相反时间的打磨才能沉淀,也才能磨出珍珠。
而我也是每天在摸索自己的道路上走,我深知不能走捷径,因为解铃人还需系铃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