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晨间日记简友广场
11月17日,周四,《素书》原始章第一

11月17日,周四,《素书》原始章第一

作者: 太阳煜炎_王冠华 | 来源:发表于2022-11-17 00:07 被阅读0次

        2022年11月17日,农历十月廿四,星期四,早上7点,准时起床。

        今天介绍《素书》第一章“原始”。


        【原文】

        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译文】

        就人伦规范而言,道德是人的内在本质,而仁义礼是外在应物的表现形式。儒家有云:“诚于中而形于外”,正是此义。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人若践行着道,则家齐国治、天下太平,然道在降本流末而生万物的过程中,因各物所禀受的气质不同,故物不能得道之大全,尽道之全体,故曰“使万物不知其所由。”万物非道不立,道非物无处体现。道的体性虚无自然,清静无为,其作用为德,德的表现形式,是不分贤愚、利害、尊卑、贵贱的,故生之于人,其性善思而多变,而道应化无方,周遍无遗,万物亦无不禀得此性,顺应其理,随之而各成其形,故曰:“使万物各得其所欲。”道德如同日月无所不照,相似雨露无所不润,体现于人则为“仁”。“仁”的表现是慈爱忧惠、真诚自然、恭俭谦让,应对事物则为宽宏忠恕、怜悯体恤、忧伤慈悲、遂物顺理,无一物不获其生,无一事不获其成。天地万物均在自然相合的适宜之中生生化化,若以家道论之:父母应以慈爱抚育,子孙应以孝敬赡养,兄应以悌,弟应以敬,夫应以倡,妇应以随。如此,则六亲必合而家道齐。凡事皆然,理顺则事宜,理不顺则事逆,事逆则乱,乱则不安,不安则废。顺事物之理者为善,表彰而赏;逆事物之理者为恶,决断而罚。故欲使物物各得其宜,各顺其理,建立功绩,成就事业,必依“义”以处之。宇宙生成之后,就自然出现天尊地卑的高下之序,然则天地之间的万物生成群体之后,亦会自然出现尊卑有等、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自然之序。这些秩序是自然的、非人为的。故“礼”是人伦的自然之序,无论清晨的起床,夜晚的寝寐,均须履践遵循而不可失其常。从整体本质上讲,只求内在的道与德就可代替外在的仁义礼之表现形式;从作用表现上讲,道德仁义礼五者均须具备而不可缺一。

        明晓事理的贤人君子,必依道德仁义礼五者的得失,作为明辨盛衰、通晓成败、审察治乱的准则。若此五者失,则避而去之,五者备,则趋而就之。因此,贤人君子审时度世,不苟安,不妄为,怀器隐居,以待时机。若时机已至,则尽其辅国安民的人臣职责,成就绝代伟大之功绩;若时不至,机不到,只能隐没自身,只求保全生命而已。以此行于万物,功绩伟大,道德足高,随之不但名显当时,而且功垂后世,子孙祭祀不辍。


        【简评】

        原始章是《素书》全书的总纲,主旨是阐发世道盛衰的起因,治乱的原由,故以“原始”标作章名。全章分为两节:第一节起首提示,“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天下万物都是由道而生,所以,天地万物无一不体现道。也就是说,道的体用及表现形式,万物都具备。人为万物之灵,人身的作用及表现形式,更应与道相合。人类社会的盛衰兴亡,治乱变迁,也都由人定。人若体之于道,用之于德,表现于仁义礼,则盛,则成,则治。如果背离了道,自然就失去人身的作用(德)。人失去人身应有的作用(德),则不会有仁义礼的表现形式,这正是导致世道衰败的前因。故本章第一节最后说:“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第二节说的是明析事理的贤人君子,以道德仁义礼五者的得失,作为审辩世道变迁的准则,因此,怀器在身,潜居待时。若五者昌行,则是好时,是良机,趋而就之,必可大展雄才,辅国安民,成就伟大的业绩。反之,若五者衰丧,则是失时,只可隐没其身,保全性命而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1月17日,周四,《素书》原始章第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jnj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