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读书
读《明朝那些事》有感之杨继盛

读《明朝那些事》有感之杨继盛

作者: 风无痕_8f92 | 来源:发表于2017-12-21 11:27 被阅读0次

    杨继盛,出生在一个很贫穷的家庭。母亲早逝,于是他的父亲又给他娶了一个不怎么样的继母。

    他的童年很是悲惨,不是受继母的虐待,就是放牛。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对他的父亲说,他要读书。他的这个决定,将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但是在当时,在那样一个环境里,读书对他这样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也是一件很不能被人理解的事情。他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在讽刺嘲笑他。但他只有一句话,他要读书。他的父亲妥协了。读书可以,但是你还是要继续干你的本职工作——放牛。

    就这样,整整六年,他在私塾的外面,一边放牛,一边忍受着风霜雨雪、忍受着交了钱的私塾学生的侮辱的眼神,在私塾的窗口听先生讲课,坚持了整整六年。他终于把他的父母感动了,在他十三岁的那一年,送他进了私塾。黄天不负有心人,他靠着他的坚持,靠着他的努力,终于中了秀才,中了举人。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励志很鸡汤的故事。但是这个励志的故事,却没有童话里,幸福和快乐的完美结局。由于不善钻营,他依旧很贫穷,贫穷到只能靠着国子监的一点点补贴来生存。幸好,他依旧有着穷人家孩子的坚韧。在国子监同学读书的时候,他在读书。在国子监同学寻欢作乐的时候,他在读书。在国子监同学,为了自己的前程在找各种关系的时候,他还在读书。他靠着他的坚韧,又迈出了人生的一大步,他中了进士。

    但是命运的神啊,依旧在和他开着玩笑。他被分配到了南京吏部,一个冷的不能再冷的衙门。这是任何一个官员,都不希望分配去的一个衙门,这是一个没有油水的衙门,一个一辈子可能都不会有升迁机会的衙门。但是他很知足。这个世界是黑暗的,可是他没有被这个世界的黑暗同化,他依旧是当年那个坚持着读书的简单的书生。相比较以前,现在已经是很幸福了。他很知足。

    他一面感恩这个世界,一面极力的同这个世界的黑暗做斗争。因为在他读过的书里,孔夫子的教导时时在耳畔回响。他深知作为一个官员的责任,那就是报效国家,体恤百姓。这个一个很多读过儒家经典的人都知道的一件事情。只是他们大多数人都已经忘记了,被这个世界眼前的繁华所诱惑,失去了原来的本心。但是他没有忘记。所以在庚戌之变之后,仇鸾又要故技重施,重开马市,对蒙古的统治者寇边又一次做妥协的时候,他忍不住上书了,反对,坚决反对。

    反对无效。尤其是在一个皇帝能决定一切人生死荣辱的时代里,上书反对一个当时皇帝很喜欢的人。他的下场是清晰可见的。他被贬官,贬到了偏远的狄道。在那个鸡不飞狗不叫连鸟都不拉屎的小地方,他依旧勤恳的,毫无怨气的做着他能做的一切,兴办学校,疏浚河道,开发煤矿……似乎在等待命运召唤那一天的到来。

    命运的转机,终于来了。一场铺天的富贵也即将到来。因为一个人,向他伸出了友谊的手。这个人就是严嵩。

    严嵩是当时的首辅。国家一号人物,是嘉靖皇帝。在嘉靖皇帝一心求道的那段时间里,国家实际上的一号人物,就是首辅,也就是严嵩。严嵩和仇鸾,有一段纠缠很深的恩怨情仇。简单的来说,就是杨继盛上书反对的仇鸾,是当时首辅严嵩的政敌。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是严嵩的思维。仇鸾现在败亡了,自然要拉朋友一把,然后再把他拉到自己的阵营里面。富的流油的职位——兵部武选司,就是严嵩最大的诚意。

    可是,事实却不像严嵩想象的那样。一件严嵩打死也想不到,也不能理解的事情发生了。他,杨继盛,没有接过严嵩抛来的橄榄枝,走进严嵩的阵营,而是斋戒了三天之后,选择弹劾严嵩。不是当时习以为常的不痛不痒的弹劾,而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死劾。

    严嵩不知道的是,他和仇鸾有的不是私仇,而是公仇。他的仇人只有一个,那就是丑恶的黑暗。在他的黑暗的仇人名单里面,仇鸾只能排第二。排第一的,正是这个权倾朝野二十年,弄的国将不国,民不聊生的第一大奸人,严嵩!

    杨继盛不聪明,但是他也不傻。所以他知道,在皇帝还在信任严嵩的时候,斗倒严嵩的几率几乎为零。他知道他这样弹劾严嵩失败的结局是什么。也有学过心学的朋友唐顺之告诫过他留着有用之身,以后做有用的事情。可是他还是义无反顾的这样做了。放弃了以后将会一帆风顺的前途,放弃了他拼搏半生得来的荣耀,也放弃了他的生命。因为他知道自己很普通,没有聪明才智老谋深算,没有权势背景,没有名望,除了自己心中的那一份信念,能和严嵩一拼的,只有自己的性命而已。那就豁出去自己的性命,让这个天下,让那个只知道修道的皇帝知道,严嵩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这场弹劾,结局早已注定。嘉靖皇帝怒了,对象当然不是严嵩,而正是这个放弃了一切,只为了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的杨继盛。而杨继盛的结局,似乎也早已注定。他将被打入诏狱,然后在昭狱的折磨中,一个人孤独、凄惨的死去。

    然而,他终究不是一个平凡的人,是一个任何知道他故事的后来人都将会记住他一生的人。

    一百廷仗由锦衣卫执行,打的是皮开肉绽,血肉模糊。他的友人看不下去了,托人送给他一副蛇胆,告诉他,此物可以止痛。他说,椒山自有胆,何须蛇胆。这对常人来说,已经算是有种的了。但是对他来说,这不算什么。因为他还有更有种的事情,有种的让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震惊。在诏狱的蝇虫滋生、肮脏的环境里,他的伤口开始恶化感染。在一个深夜里,杨继盛叫来了一个守卫,提出了一个要求,这里太暗了,请帮我点一盏灯。看守答应了。就在灯光照亮黑暗房间的那一刻,看守看到了一幕让他在这个诏狱里见惯了残酷血腥之后依旧永生难忘的可怕的景象。杨继盛就那么安静的坐在那里,低着头,用一片破碎的碗的碎片,在一下一下刮着腿上的腐肉。你知道碎片并不锋利,所以腐肉也并不容易被割断,这样,将是比用刀子在身上割肉困难十倍,也将更加痛苦一百倍。可他就是那么一脸平静的刮着,没有哀嚎没有呻吟的刮着,一下一下。安静的空气在凝结,凝结的让人感到窒息。

    他就这么顽强的活了下来。除了他的死敌严嵩,没人想杀这样一个人。嘉靖皇帝也不愿意,因为杨继盛的敌人是严嵩,而不是他。自以为聪明玩弄朝臣三十余年的嘉靖皇帝也不想给严嵩背锅。然而嘉靖皇帝最后还是被严嵩玩弄了,三年后,在另外的一件案子里,和杨继盛完全不相干的案子里,在一个惹得嘉靖皇帝暴怒的案子里,严嵩悄悄的将杨继盛这个名字填在了这个名单必死的案卷里。就这样,杨继盛还是死了。在一件不相干的案子里,结束了他正义而强悍的一生。

    叙述完他的一生,我不禁在想,是什么样的土壤,才能衍生出这样一个纯净的灵魂?

    孔夫子应该笑了,一千多年的儒家传承,不仅出了阳明先生这样的圣贤,也出了如杨继盛这般舍弃了一切,只为信念的铮铮君子。

    我们需要像阳明先生这样的人。这个世界总是肮脏的居多,光明的居少。尤其是那样专制的时代,那样浑浊的朝廷。我们需要阳明先生这样变通的人。因为很多时候,打败利益的并不是正义,而是另一种利益。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要伪装成和肮脏的人一样的人,才能活着、才能得到最好的机会给他们最致命的一击。

    但是我们更需要杨继盛这样的人。呆在黑暗里久了,我们就很容易变得黑暗。呆在肮脏里久了,我们就很容易变得肮脏。我们需要杨继盛这样纯洁的灵魂,无畏的勇士,为了心中的信念义无反顾的铮铮君子。他们最不容易成功,但他们绝不是鸡蛋去碰石头那样无意义。是他们让很多已经不再相信光明的人,重新相信这个世界还有光明。是他们让很多已经变冷的心,重新变得火热。他们是人性的火种,尽管弱小,终有燎原之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明朝那些事》有感之杨继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jno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