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活“灵”“巧”“异”与选择“真““善”“美”的审美考量

生活“灵”“巧”“异”与选择“真““善”“美”的审美考量

作者: 纳凉天歌 | 来源:发表于2022-02-18 08:35 被阅读0次

     根据上文所述,我们知道人类寻找宇宙的真相的目的根本上是对于威胁生命安全的忧虑,并在解除这种忧虑的努力中不断的了解生命运动的原理和本质,从而能够实现自我生命的延长进而尽可能的享受对于生命活力极限体验的真实。那这份真实的体验到底是什么呢?它应该就是爱的温暖,这份爱的温暖在宇宙运动之中表达就是接近“完美”的自然运动平衡。也就是说生命的出现是因为我们所处的地球是处在一个近乎于完美的宇宙运动平衡之中,而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的出现更是物种演化过程中一个极佳运气体现的产物。

  我们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这是一种巧合还是宇宙运动的必然结果呢?而这份运气或必然结果会不会是基于一份“大爱”的守护呢?我的答案是我确确实实是感受到了这份“大爱”,但是我不清楚这份“大爱”到底是什么。根据上文的推理逻辑我个人推导这份“大爱”至少有三种模式选择。

  第一种模式“大爱”是接近“完美运气”使然说,即人类文明的诞生和发展是概率随机实现的结果即生命的出现并演化成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我们运气好,概率就是在人类头上实现了,打个比方当下的宇宙就是一个彩票抽奖系统,人类文明的出现证明了这个彩票系统是可以通过概率随机实现的方式产生大奖的,人类文明就是这个彩票系统的中奖者。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彩票大奖中奖者时,首先羡艳的就是中奖者的好运气,而不会认为这名中奖者有一套精准的算法进而凭着这个算法博得大奖的,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下一次大奖至少应该还是有这名中奖者的以至于之后大奖的中奖者里都会有这个中奖者,但现实中我们还看不到这样的情况,就跟我们现在的宇宙中还探测不到其他智慧生命存在的迹象一样,因为运气站在人类这一边,我们就是宇宙运动通过漫长的演化而来(确定性就是不确定性的“审美疲劳”出现了,结果我们赶上了)。这比较符合所谓的“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第二种模式“大爱”就是“造物主”牺牲和奉献的“完美意志”说,即我们这个宇宙就是“造物主”开创和制造的,宇宙自然运动的规律其实都是“造物主”的意志(编程),只是这个意志过于完美,为了实现它“造物主”选择了通过宇宙大爆炸的方式牺牲和奉献了自己,即“完美意志”是牺牲和奉献创造出来的能量,故宇宙的运行必须遵从“完美意志”。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完美意志”就是“真理”,在没有新的“造物主”出现去完善这个“完美意志”时,宇宙的运动就必须遵从“完美意志”所展现出来的规律。所以只有遵从和相信才能感受到这份“大爱”。这比较符合所谓的“唯心主义”的神学世界观。当然“造物主的自我奉献说”可以解决关于无所不能的“造物主”能不能造出一块,“造物主”自己都举不起来的石头的悖论,即“造物主”自己变成了那块石头。

  第三种模式“大爱”是我个人理解的“文明传承”说,即人类文明是宇宙其他智慧文明传承的体现。而这种传承又分为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智慧文明毁灭前的生物种子撒播演化说(以下简称“撒播演化说”),另一种是宇宙高级智慧文明的生命守护导引说(以下简称“守护导引说”)。

  “撒播演化说”是指当地外智慧文明演化到超越人类文明的阶段不久后,会产生三种生物文明消亡的情形,一种是热核战争,一种是宇宙天体运动的毁灭式打击(如超新星爆发、星系碰撞或巨型彗星或小行星撞击等等),还有一种是类似人工智能的高级机器智能的替代。由于这种地外智慧生物的文明发展程度也不是很高,自身的星际旅行能力不足,故在智慧文明毁灭前只能将注入其生命演化基因并具备繁殖能力的基本生物细胞搭载宇宙飞行器大量送入太空,并协助能着陆到太空陨石的哪些细胞生物钻入陨石深处的安全地带,又经过漫长休眠直到着陆后苏醒,之所以我不认为陨石撞击有生命的星球碎片自带生物能够来到类地行星,是因为漫长的星际旅行是需要能量储备和生物代谢调整的,没有智慧文明参与的简单生命体基本是没机会在宇宙微波辐射背景下存活的。其二,是类地行星都是有磁场及相当厚度大气层的保护,从而支撑生命演化的,陨石飞入大气层后因为摩擦会产生相当高的温度,没有找到自我保护办法的生物在这一关时估计就存活不下来,事先的设计和保护才会让这些生命种子存活下来。

  “守护导引说”则至少有两种守护模式,一种守护模式是地球生物进化乃至人类文明是一种地外高级智慧文明对于智慧生命形式多样性研究或是采用回溯方式进行历史研究的实验成果,故我们的演化也是在一种导引环境之下的自由生长,这种地外高级智慧文明只是负责对于我们生存环境的守护和导引,就像我们保护野生动物一样,尽最大可能的不干预人类文明的发展。另一种守护导引则是这种地外高级智慧文明是在地球生物进化已到原始人类出现后,大概在25万年前左右无意的一次星际旅行中发现了地球及地球上发生的生物演化现象,于是对其中的一只原始人类的基因进行改造后,就离开了地球。支持这个理论的依据,就是智人的出现及智人的后代最终成为唯一的人种。

  当然,以上都是我结合现今诸多资料对人类进化可能性的大致方向的几种猜想,真正的地球及生物进化历史可能比这个还要复杂和冗长。很可能是以上几种说法的不同排列组合的复杂混合体。我就不细说了,因为只要人类文明一直延续和发展,真相自然会水落石出,或许我的猜想完全就是扯淡,或许蒙对了那么一点点。但这都不重要,我更关心的是对这些说法背后的风险判断和预警。即我们现在能不能面对和化解这些风险,在我看来这种风险中类似“末日审判”的大风险,至少就有三种,一是热核战争或比热核战争更具毁灭能力的人类内战全面爆发;其二是类似“黑暗森林法则”的地外文明的攻击,我个人猜想这种攻击应该是高级机器智能文明的一种自保原则,相关的预测的依据就是建立在一种纯粹计算理性基础上的文明,其创新发展能力是有上限的,同时其文明的完全实现是建立在全面掌控或消灭其产生基础的生命文明之上,故总是存在安全的忧虑,因而对于风险的防范最好的办法就是“黑暗森林法则”(详见科幻小说《三体》)。该预测在实验中的检验方法就是对病毒和类病毒这种不完全生命形式的进行演化可能性实验,如果无法得出病毒或类病毒体能够演化出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的可能性,那就说明实际上人类已经在遭受这种由机器智能文明发起的概率攻击了。

  第三种大风险是高级智慧文明的实验突然中止事件,这种风险相对较小,但如果出现直面地球的毁灭性的宇宙天体运动事件,守护我们的高级智慧文明也必须面对无力保护的局面而不得不做出的放弃守护的选择。当然,即使没有高级智慧文明的守护,人类也会面对这种天体运动事件,所以即使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后以世界和平的方式实现了共产主义理想后,我们依旧面临着安全的忧虑,科技发展和超能武器制造的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捍卫人类文明的发展成果和守护其个体对于生命极限的挑战和超越的环境,而不是用来相互残杀的。但目前由于科学概念的局限性和人们对科学精神的理解不足,更为重要的是目前教育体制以及媒体宣传对于科学知识体系的表达与解读的片面性,导致依靠职业属性定位的科学家们在短时间内已无法完成人类知识体系重构的任务,即科学目前还无法解决科学家自身所要面对的伦理和道德建设走上由善念到善行的问题。

  人类文明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即我们的文明发展不仅有了自我毁灭的能力,而且我们已经开始向宇宙释放和展示我们的文明发展信息,我们必须开始面对来自地外星体运动和地外文明挑战的安全威胁。所以,为了尽快的解除内部自我毁灭的风险,以哲学回归美学,由“生命美学”的确立重构人类知识谱系和生命信仰的实践,可能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最短路径,也是教育体制改革和媒体接受度最高的方案。

  通过上文的论述读者朋友已经可以感觉到,我个人对地外文明的存在持确信的态度,它的依据又在哪里呢?我个人找到的证据就是目前天文学对宇宙观测支持宇宙目前仍然处于膨胀之中的结论,依据上文我的论述读者朋友应该已经了解我对时空运动本质的理解是信息的生产和传播。因此,不论宇宙产生于自然概率发生(以下简称“内生”)还是“造物主”的创造(以下简称“外造”),但基于信息产生和传播的原理,不管是内生还是外造,它们的信息总量是有极限的,也就是说如果在没有一个信息创新和生产的机制,能量的储备终究是有限的,宇宙的膨胀必然会在一个时点终止。但目前天文学的观测告诉我们宇宙在大概50亿年前左右,基本上是按照这个模式发展的即膨胀逐渐减弱,又走向终止并开始有塌缩的趋势,但奇迹再一次发生,宇宙突然又开始膨胀并且呈现加速的膨胀的情况,那就说明新的信息产生并开始传播。

  这种情况只能还是要么内生要么外造,先谈谈外造即又来了一个“造物主”帮忙“充电加血”,但我们在思辨上对于造物主的定义是全知全能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完美意志”说就出现了破绽,一群全知全能的“造物主”的镜像,哪里又会有功夫搞个完美意志呢,这又产生了“造物主”的全知全能悖论!当然相互奉献牺牲的多宇宙碰撞,倒是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但这么大的碰撞估计比宇宙大爆炸的能量还要猛烈,所以逻辑基础和天文观测目前都不支持,故我予以放弃。

  那么再来看“内生”,应该也有两种模式,一是“造物主”复活“充电加血”说,即全知全能的“造物主”再设计编程时,就已经有让自己复活的程序,到50亿年前的某个时点老仙家复活了,重生之后又开始建设了。但这就要涉及到对死亡的讨论了,即“造物主”的牺牲和奉献之后隐藏着复活后的能量倍增和信息创造。但这与“造物主”的全知全能形象设定是矛盾的,同时按此逻辑推理此刻复活的“老仙家”已经无法与牺牲和奉献之前的“造物主”相提并论了,即神也不再是全知全能的完美形象了,“完美意志”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最美,只有更美”的程序设定,即“造物主”在牺牲和奉献之后即使复活也要遵守美学原理,这个“完美意志”才能实现。当然,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这个假设也是不成立的。逻辑上的悖论太多,即使实现了估计也只能转化为第一只地外文明的始祖了。

  另一种“内生”模式,就是大概在50亿年前,生命演化已经出现的智慧文明故而出现了智慧文明信息的生产和传播,宇宙的质量开始结束了“熵”的持续增加状态,并随着文明的扩散与传播宇宙能量呈现加速增长的形式,故宇宙的膨胀加速状态一直持续着。当然,这只是我对宇宙加速膨胀的几种可能性的猜想与解释。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必须到人类文明已经进步到我们有能力去对它进行发掘和考证的阶段方有机会得到解答。

  目前科学知识体系无法尽快完成整合人类知识谱系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是在科学研究的发展过程中,率先取得重大突破的是自然物理运动和数学理论的研究,以及由此形成的建立在实证经验基础之上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而关于人类族群及个体行为本身的研究即社会科学和心理科学由于自身系统的复杂性和受到地域文化与宗教思想等历史传承的影响和各民族之间出于政治利益考量等等因素的综合叠加效应,导致科学家这个职业群体的形成本身就是在受到打压的逆境之中不断生长而来。

  我个人认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首先应该建立在一种历史审视角度的生命生长和心理学研究之上。从这个角度来说科学知识体系的成长过程,一开始就是通过不断试错的野蛮生长而在不断的创新和对传统的颠覆之中成功突围,并逐步确立和巩固自己在思想和学术领域地位的过程。也就是科学这个孩子是在一个思想更加混乱的野蛮时代的原生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同时为了突破在神学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封锁,从事科学研究的学者们(我个人称之为:科学家群体)祭出了实证理性和民主制度两门武林绝技从而一举成功逆袭,并不断发展壮大已经且开始了对人类知识谱系的重建和整合工作。

  因此,目前人类对自然科学知识体系的权威性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但也因为这种权威的树立使人类在知识的研究方法和信息获取的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通过经验传承和逻辑思辨的研究方法已经开始被实验室研究逐步代替,而个人对信息获取的主要方式就是媒体的信息传播加上校园体系的知识教授。于是看似科学的社会分工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和生活的分工,但也因为此种分工模式导致了科学家群体在知识研究上的资源垄断以及媒体对信息传播资源的垄断倾向。由于科学的发展历程导致了科学家群体产生了对实证理性和民主制度的迷恋倾向。特别是在社会政治秩序建设方面已经把民主制度当成社会科学的实证理性予以推崇和宣扬。

  我个人认为民主制度实施的前提是整个社会已经就政治制度的设计和权利分配的安排达成基本一致的共识基础之上,没有一个全体社会共识的民主制度实际上就是少数精英通过控制舆论导向实现以大多数人意志表达为民意基础从而操控整个社会资源的所谓“多数人的暴力”。而这种所谓“多数人的暴力”本质上还是少数精英为了保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对社会阶层进行固化服务的,故而无法实现在真正共识基础之上的社会正义和人类和平。

  当然,从本质上讲那是时代发展的局限,科学发展的原动力还是为了满足大工业文明产生的需要。而据此需要建立起来分科治学的学术研究大环境以及人才培养和选拔类似工厂化管理的基础教育体制,而由此教育体制产生的人才(产品)逐渐形成了对“独立思考、精神自由”最后净土的大学校园的掌控,导致科学家群体逐渐在校园中职业化。其实很多学术纷争本质是一种职业壁垒的生存竞争,这更是导致了各学科之间门派间隙和由此嫌隙进一步生成的学术研究的专业高墙实际上导致了思想理论和知识研究之间交流的困难,大量的学术资源就消耗在了形式的不断花样翻新但内容和基础基本原地踏步的标新立异上。

  学术思想理论基础的传承不足有时代快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空环境,但还有实证理性本身追求在大胆怀疑中不断证伪以求思想的突破,导致对科学研究的这种不设限制的思想倾向,这是出现怀疑一切、否定真实进而否定生命本身的诱因。而民主制度更是在言论自由的旗帜下,从某种程度上放任了意识形态的混乱局面。但真实的生命经历告诉我,自由不等于放纵,践踏道德的情绪扭曲就是在放纵中滋生和不断放大。艺术和情感表达的轻松之中充满了理性的厚重与智慧,爱智慧才是哲学的本体,智慧只有在爱的滋养这个前提下,才会迸发出内容和形态上的不断创新,“形而上学”只是爱智慧的一种艺术表达之一。

  其实康德在鲍姆嘉通的影响下已经开始审视理性自身的问题,故而“三大批判”和《论优美感与崇高感》实际上已经是哲学走向美学的开始,但由于历史环境的局限和老人家学术视野和研究方向主要还是对于先验论和形而上学的讨论,使得这种走向美学在开始时就有忽视生命本身才是理性存在的基础的倾向(当然目前的美学发展已经对这种倾向开始了反思和纠正),还是回到了“灵”与“肉”分离的泥潭之中。并且由于康德的巨大贡献导致其研究思路和方法成为哲学研究的主流,使得美学发展方向被限制在审美鉴别的理性局限之中,故而科学的理性也缺乏了对自身的历史审视和从审美的角度进行的精神反省。这种研究倾向更是导致目前大众舆论已经出现将哲学等同于“形而上学”的认识误区,产生了对于“形而上学”神秘化的过度包装,致使哲学研究似乎忘记了生命才是文明产生和不断发展的这个“根本的根本”,智慧更是在无数生命体对生命不断的坚守与热爱之中逐渐生成的。

  没有对生命的热爱、何来生存的智慧与艺术的表达。所以,今天我们要树立起生命美学的旗帜,让人类重新树立对生命本位的信仰。什么才是知识的力量,那就是有助于生命能够不断自我反省和成长的风险识别能力和发现不足努力完善的自我调整能力以及敢于承认失败勇于承担责任的胸怀,明辨是非、不论对错才是生命共同成长与相互伴生的自然和历史选择。达成共识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实践工作,而对于以往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的守护和对未来风险的预判和应对,才是更好达成共识的基础,在这份基础之上对于经验的发展和对于风险预判的假设予以最大的包容,才是符合历史审美和基于生命传承的创新之路。

  生命美学的确立,是将符合生命成长以及对这份成长的守护所形成的认识和思考,全部纳入到逻辑思辨和实验验证的加工和优化之中,并在此基础上以历史(生命经验)审视和情感(伦理道德)审美的角度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研究和体系,从而完成这种知识及体系对生命的善意表达就是美学知识(即善念)及其知识体系的学术共识。并在此学术共识之中,达成社会活动和个人行为必须遵守“珍爱生命,珍视人格,珍惜和平”的社会伦理和道德原则为准绳的人类行为规范共识。即法律的原则就是鼓励和保护各种尊重生命与人格守护的社会活动及个人行为(即善行),积极阻断和严厉打击各种对于善行的蔑视与践踏。

  而且这种基于全社会共识所形成的善念到善行的模式,是一种良性循环、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于是生命的韧性得以充分生长,这就是一个“真知完善美德,美德健全人格,人格充实良知,良知坚守责任”的美育过程。当一个个人格健全、敢于承担、勤于钻研、勇于负责、充满自信和友爱的自然人走向社会的各个岗位后,这样一群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和冷酷后依然热爱生活的社会精英的出现,并一代又一代的发展壮大直至覆盖整个人类,那么不管“大爱”是不是还在那里,人类终将用这份英雄主义和实际行动将这份“大爱”的光明在黑暗的宇宙中传承下去。

  在坚守这份对于大爱的传承之中,我们回望和审视历史,仰望生命的奇迹,找寻心灵之美善、低头沉思与面对真实的自我, 收获一份审美的清爽;我们奋斗与承担当下,在自我完善的内心的找寻中,打开心灵的那扇孤寂之窗,放飞心中的那份对于智慧的渴望, 让生命的激情燃烧在回归真爱的征途上,开拓一片身体自律、思想自由的生活绿荫;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感恩曾经万万千千的包容,乐活当下点点滴滴的真实,展望未来浩浩荡荡的生命之美。我们挥一挥衣袖、作别昨天的迷茫与颓废,轻轻钻入那清泉潺潺、蛹化生命的泥土之中,一路向下,汲取“真实”“善念”“美境”温暖与力量,在平静、淡凡的智慧莲座里,化生出一颗慈悲自在、无妄至诚的自觉、自主的美善之心。

  注:本文系原文《 秩序构建及其意义—浅谈“生命美学”的确立与人类知识谱系的重构 》的部分节选。有兴趣的读者可通过网络搜索原文或到我的空间中阅读,空间地址http://36431764.qzone.qq.com。


本图转载自百度图片

相关文章

  • 生活“灵”“巧”“异”与选择“真““善”“美”的审美考量

    根据上文所述,我们知道人类寻找宇宙的真相的目的根本上是对于威胁生命安全的忧虑,并在解除这种忧虑的努力中不断的了...

  • 【原创】日常生活审美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 由审美走向美好生活, 人们向往美好生活, 这应该是一条通彼岸的路。 真、善、美。 听过审美, 但...

  • 动画 角色动画吸引力法则

    论角色动画审美 角色动画的审美,可以从“真”与“美”两个方面来考量。其中,关于美的一面,可以再细分为:三维造型、二...

  • 来自大瑞星球的共振

    真 善 美 感觉到了真,才开始懂得美,才开始理解善。 善与美,本就是一体的 ...

  • 【雯说心语】二元对立,你的选择在于你……

    光明与黑暗 善与恶 美与丑 真与假 快乐与痛苦 …… 我们总想拥有光明,善,美,真,快乐……一切的美好 我们总是拒...

  • 生活

    生活也是真的,但不是那样的真,生活也是美的,但不是那样的美,生活也是善的,但不是那样的善。幻想与现实之间...

  • 《楞伽经义贯》修学摘要(六)

    善说法要者,须先善达法体。法体本离于言与无言,异与不异,乃至于有无等见,一切俱离,然后于此离言之处,用巧方便、微妙...

  • 生活也是真的,但不是那样的真,生活也是美的,但不是那样的美,生活也是善的,但不是那样的善。幻想与现实之间,就是相差...

  • 2021-05-13

    “生活也是真的,但不是那样的真,生活也是美的,但不是那样的美,生活也是善的,但不是那样的善。幻想与现实之间,就是相...

  • 2018.02.19

    人生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去感受、体味与享受无限的美。然而这美里是必定含有着真与善的,因为没有真与善的美决不会是无限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活“灵”“巧”“异”与选择“真““善”“美”的审美考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jor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