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是进入过年的开始了,但我对于年好像并没有太多的期待,老一岁,忙碌,除此以后过年还意味着孤独和想念。
童年的记忆里,小年那天我们都会忙碌着扫尘,儿时大家住的都是土房,是那种用胶泥或者垡子垒砌l来的墙,外面用腻磨平,里面用沙抹得更光滑些,有的人家用黑油沙抹里面的墙,光滑坚实。条件好的还用报纸糊上,过年显得里屋亮堂不少。顶棚用蜡花纸糊好,这样看着亮堂的屋子,年味也就有了大半了。扫房子,擦家具,糊棚糊墙。小年这一天的活计就这样忙忙碌碌的做完,
接下来家里的主妇和男人得祭灶神,煮一锅黄米肉粥,不知哪里来的柏树枝和大枣放进火盆里灶坑里毕毕剥剥地响着,母亲先盛出一碗黏米肉粥祭灶王爷,嘴里念念有词的,很神秘,后来在其他小朋友的口中知道说,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祈求一年顺遂平安,风调雨顺。
儿时的年充满期待,新衣新鞋必不可少,不管多么忙,多么拮据,父母总会给所有的孩子准备好新年的衣服和鞋子,衣服求村里的裁缝给做,或者给裁剪好,那回来母亲缝制,鞋子则是母亲在夜间忙完一天的活计之后,给我们每个孩子做好新鞋。鞋底是千层底,鞋面是趟丝绒的,要是赶上供销社有好看的花绒或者红绒,女孩子就能穿上和男孩子不一样的带花色的鞋面。小时候可真禁冻,大年初一早上拜年的时候,穿上母亲做的单鞋,也不怕冻脚,心里就是个美。和小伙伴们比比谁的衣服好看,谁的鞋子花色好。即使没有花鞋,那也很满足,毕竟穿新衣了吗。那时的快乐真的很简单,一把瓜子几块糖,高兴的显摆。
现在呢,孩子们也不愿意过年了吧,即使给再多的压岁钱,相较起我们的童年总觉得他们的快乐是那么的无趣。缺少过年的仪式感。看不到父母过年时难得的笑容。因为天天都围着孩子转,给足了笑。所以也就越来越无趣。小孩子也会喊累。年的气氛营造的越浓,但人们心里的年味是越来越淡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