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外甥,自从他上了初中(私立、住校),三年了,我就见过他两次。
其中一次回老家好不容易约上他,想好好让他放松放松,带他去商场吃吃喝喝玩玩。可这小子一眨眼又去楼上书店,找个桌子,摊开习题册又开始刷题了。多想和他聊聊天,但是他眼里只有习题,根本没空看他舅舅一眼。
现在初中、高中的学习之辛苦,压力之大,竞争之激烈实在让我震惊,愕然。
面对这个高度现代化、日新月异的社会,各学科的知识是否真的足以让孩子们应对未来的挑战?
面对复杂、不可预知、充满挑战的未来,他们真的做好准备了吗?学校、老师、家长又如何帮助他们做好准备呢?
比尔盖茨年度荐书《准备》,带我们认识美国的一个创新教学实践,如何打破常规教学,培养孩子未来需要的技能,真正为孩子的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本书带来很多关于创新教育的启发,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家长去阅读、去思考。
1. 为什么要做准备?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经济成就震惊世界。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我们也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融入到全球化的浪潮中。全球化、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着我们的生活,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三十年前,雇主最青睐的是完成固定化、程序化、流程化工作的员工,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创新思维、独立性和主动性,具备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人才。而我们的基础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孩子们几乎把所有的课内课外时间都用来刷题写作业。目前的教育体制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未来对人才的要求。
素质教育已经提了多少年了,阻力依然很大。家长、学校,全社会的共识改变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前些天看到一篇文章《芬兰正式废除小学和中学课程教育,成为世界第一个摆脱学校科目的国家》,我们欣喜地看到有些国家和组织已经开始意识到目前的学科教育的弊端,并试图去改变了。“现象教学法”的试验,从根本上颠覆了原有的分科教学方式,把学生的认知作为教育核心,而非传授的教学内容。分科教育整套系统已经使用了快200年,长久以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目前需要已不再相同,我们需要适合21世纪的教育体制。
孩子是国家的希望,教育是国家的未来,我们真的需要准备起来了。
那么什么是准备?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小惠这样说:“是所有的学生都准备好了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是所有的老师都准备好了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是所有的家长都准备好了迎接这样一个信念:每个孩子都能成功。”
我很赞同这样的说法,首先,准备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它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孩子共同的协作和努力。其次,他强调教育的本质就是发掘孩子本身的潜能,承认每个个体的独立性,每个孩子都可以成功。分数和排名只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验证是否具备适应未来工作生活能力的手段而已,而我们当前的却常常把手段当做教育的目的去培养。
《准备》作者戴安娜·塔文纳,是美国新型教育理念的开拓者。作为萨米特公立学校的联合创办者和首席执行官,她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办学理念,即注重实践、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和反思,旨在培养所有学生考上大学、毕业后适应当今社会的工作环境,并过上有经济保障的、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萨米特办学理念的成功经验正在美国全国推广,被评选为全美最优秀、最具挑战性的高中,并被列为教育界十佳创新公司/组织。萨米特的办学和教育理念,应该引起我们对我们基础教育的一些反思和参考。
2. 怎样才算做好了准备?
目前的应试教育苦了孩子、累了老师、急了家长。
不可否认,应试教育在很长的时间里帮助我们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改革开放需要的人才,很好的支持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对于孩子的单一的评价体系,限制了孩子的天性;束缚了老师的因材施教,羁绊了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孩子的天性,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喜欢的样子。教育不是你学了多少知识,因为知识是无止境的,任何人有生之年都无法学完所有的知识。知识每年也在成倍、甚至指数级的增长,如果只追求知识的获得,我们终将淹没在知识的海洋中无法自拔。
那么有没有一种或多种技能或能力让我们的孩子既能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又足以应对未来复杂环境的挑战呢?这正是萨米特高中思考的问题。他们结合科学研究,以及社会的需要,认为良好的习惯、求知欲、通用的技能和对未来的规划这四点,对于孩子们未来是否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是最重要的。
成功的习惯:十六个学习模型。
萨米特把培养孩子成功的习惯,和注重他们的学业成绩放到同样重要的位置。
书中列出了十六个具体的技能,每一个技能都有助于学生在学校和未来的人生中取得成功,而且这些技能都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并不断提高的。这个框架参考了几十年来教育和学习科学领域的研究精华,十六个技能逐层递进,学生要先习得较为基础的技能,然后再去尝试掌握更加复杂的技能。
假设我们生存在一个理想的社会,整个金字塔结构的基底层所囊括的对他人的信赖、对压力的管理以及对自我的调节,这些人格方面的健全发展其实从幼年早期就开始了。当我们把基础打好之后,孩子们逐渐开始为上学做准备: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能够同他人进行交往,产生共情,并且具备较强的执行力,例如懂得做计划和制定目标。这之后,孩子们开始不断加深对自我和学校的认知与理解,建立成长型思维和实现自我效能感,找到归属感,能够理解学校设立的目的所在。学习模块的倒数第二层注重的是毅力,坚持不懈的精神。到达这一阶段之后,孩子们能够意识到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具备一定程度的适应性和能动性,可以在学习中应对一些挑战(学术韧性)。随着前四层要素的不断积累,我们终于来到了学习模块的最顶层,也就是自主型、好奇心和目标感。无论是在学校、家里还是社区交往中,在不同的场合下能够灵活展现出这三种顶层特质的孩子无疑已经为步入成年人的社会做好了准备。
针对以上十六个具体的技能,针对每个学生所欠缺的技能,学校会有针对性的设计课程、帮助每一个学生掌握这些技能。
好奇心驱动的自主学习。
萨米特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找到与世界对接的入口。
对于传统的事实性知识的获取,萨米特完全颠覆了以前传统课堂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他们大胆尝试,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只作为辅助和答疑。他们创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提供一套完整的学习内容列表,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学习,可以选择文章、视频、播客、在线模拟等方式。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他们不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他们甚至可以自己决定学习进度和接受测试的时间。只要学生准备好了,他随时可以参加考试,倘若结果不理想,他就要继续努力。总之,主动权在学生,自己为自己负责。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自发地组织互助活动。当学生在指导他人时,其自身的知识与技能水平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这种“辅导吧”的教学方式,也大大释放了老师“教”的时间投入,老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育人”的工作中。他们激励学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出巧妙的问题,传播深渊的知识,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好奇心驱动的自主学习不断的进行中,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发现和挖掘自己的兴趣,去了解自己。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更愿意投入时间也学得更好。最终发掘了孩子的真实兴趣,而非操控或强制孩子的“兴趣”。
什么是对孩子最好的:通用技能的培养。
萨米特明白对孩子最好的,就是明确告诉他们,想要顺利长大成人,他们必须具备哪些通用技能;对孩子最好的,就是我们利用每一天、每一分钟,去帮助他们培养这些技能。
萨米特的理念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适应未来的生活,萨米特根据社会所需要的技能进行分析,并深入研究相关学科并请教专家,选出了七个符合标准的通用技能。这些技能不但有具体的名称、定义和可衡量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是可以培养的。把这些通用技能、成功的习惯和获得的知识比喻为乐高积木,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将它们组合起来,最终让一个人具备一生所需的高阶品质。
对未来的规划:下一步行动计划
萨米特了解到,除了成功的习惯、通用的技能和以好奇心为驱动的知识获取,要真正过上充实有意义的生活做好准备,学生还需要一个东西,那就是,具体的下一步行动计划。
对于刚成年的孩子来说,想要明确下一步具体要做些什么,前提是要对自我有具体而深刻的认识,知道自己最在乎的东西是什么。同时,他们还必须了解这个世界可以提供些什么。更重要的是,他们要明白这两者之间的关联,这样一来才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目标的具体内容要与孩子自身息息相关,这样他们才会有内在的而非外在的动力去实现目标。萨米特教导孩子目标的设立一定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执行的、实际的和有时间限制的“SMART”目标。
3. 如何做好准备?
知道了学生需要什么以及学校、老师应该帮助他们培养什么技能和能力以后,针对以上四点,萨米特设计了一整套的学习计划和课程安排,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帮助孩子们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矩阵,帮助孩子们做好走向社会的准备。
项目式学习
鉴于萨米特的目标是培养孩子所需的技能和良好的习惯,以期在未来的人生中取得成功,因而他们日常的教学内容设计都是基于现实生活的。精心设计的课题项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的途径,也是萨米特日常采用的教学方式。
项目式学习源于1918年面世的《课题项目方法》,其中对项目式学习的定义是:“它是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调查和应对一个真实、有趣而复杂的问题或挑战,从而习得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真实,即该问题或挑战必须与学生本人或他们的日常生活相关,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做项目解决实际问题、克服挑战。有趣,即该问题或挑战必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复杂,即该问题或挑战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较多,强调多人合作,学生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并强调人际交往,团队合作,最终达成目标。
项目式学习在实际开展中遇到最大的障碍就是标准化考试,这种反常规的教学方式给老师、家长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起初也遇到了众多家长的反对,但是萨米特依然坚持这种教学方式。标准化考试的初衷是为了检验学生的表现,看他们是否为今后的人生做好了准备,可是这些考试到头来却成了他们为未来做准备的障碍。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接受项目式教育的学生在标准化考试中表现更优秀。
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我们到底要什么时候才能放手让孩子学习独立?而孩子们又该如何去理解独立的意义呢?
萨米特根据《驱动力》的研究:精通、自主和目标是驱动力的基础,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精通就是指你变得熟练掌握某件事情;自主意味着你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权;目标则是说你发自内心想要去完成某件事,你的动机是真实的。
萨米特关注每个学生需要什么,想要什么,然后确保他能够得到这些东西。为学生量身定做他们的学习计划,老师会进行相应的指导。每个人都有自己兴趣、爱好和想要的生活,在这里你不需要和别人一样,你需要找到自己的热爱和兴趣,学校和家长会帮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所有学生都要负责设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测试自己的知识和评估自己的表现。个性化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将使他们一生受益。
自主学习能够为孩子提供重要的指引,它帮助孩子建立在未来的工作和挑战中需要建立的五大特质:
随机应变
寻求挑战
坚持不懈
直面挑战
适时求助
技能的培养不是一帆风顺,自主学习也面临诸多挑战和失败。我们大多数人都害怕自己失败,害怕自己的孩子失败。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孩子需要从失败中学习。我们是愿意孩子在学校里多尝试失败并从中学习不断成长,还是学校里保护孩子免受失败走向社会时再遭受一次次无情地打击呢?
失败是成功之母,是有前提的,并不是所有的失败都助我们成长。失败只有在两种前提下才是有意义的:首先,个体确实从失败中学到了一些东西,并因此有动力再次尝试;其次,失败不会永久地排除未来的可能性。
适当的放手,把主动权还给孩子们,让孩子们从实践中快速成长。
辅导与反思
不断有研究表明,能在学校里同成年人(哪怕只有一位)建立良好关系的孩子,相比其他孩子能取得更好的成果。然而,传统的学校教育内部并没有相关机制来确保这种人际关系的形成。
萨米特探索一种新的模式,他们有意识地将老师打造成导师。他们还创造了“温馨屋”的概念,学生定期接受导师指导的教室,力求把教室营造出一种家的感觉。每一位导师和学生建立一对一的私人关系,同时,导师负责的整组学生会经常待在一起。从本质上说,导师小组就如同学生在萨米特的一个家。对于小组的成员的挑选,萨米特十分慎重,既要考虑到多样性,又要平衡性别、种族、学习能力和经济背景。
在整个高中四年的学习生涯里,导师会一直负责一个小组,每个小组仅有十五到二十名学生,因此导师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孩子,定期与他们会面,帮助他们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
导师很大一部分工作是提出让学生反思的问题:他们想要什么,他们是谁,他们关注的东西是什么,他们自身的感受如何,以及最终,他们去做什么。不是因为别人告诉他们要去做什么,而是真正地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学习和成长正是反思中发生的。为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导师辅导和反思之一做法贯穿萨米特日常教学实践的始终。
合作共赢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学校里分数排名,变相给孩子传输一种观念: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胜利。而萨米特,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取得成功,都能够发现自我,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他们不会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他们认为每个个体都有其价值,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光的品质。
萨米特努力建立一种合作型校园文化:学生齐心协力,互相支持,视彼此为队友。不要丢下任何同伴,与其互相倾轧,不如团结一致,这样才会令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囚徒困境不是出路,合作共赢才是未来的趋势。
最后的话
面对未来,孩子准备好了吗?家长准备好了吗?学校、老师又准备好了吗?《准备》也许不能给我们带来实质的改变,但确实给我们一些思考和反思。
愿考试不再作为唯一的检验标准,愿高分、名校不再作为成功的标志。
愿我们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取得成功,获得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