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三件事,第1314天#
1314,谐音就是“一生一世”。
沟通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相互之间没有达成共识。用乔哈里窗来说的话,就是双方的共识区太小,盲区太大。
这是沟通过程中经常发生的情况。
F1问F2:怎么去看机房的防雷和防电?
F2回答F1:那你得先去问机房管理员啊。
F1的意思是通过实地勘察的方法来确定机房是否具备这种能力,F2说要问机房管理员。关键是,不论机房管理员怎么说,你是不是都要进机房确认一下呢?又会面临怎么确认的问题。
其实F1的问题本身也有瑕疵,防雷没问题,什么叫“防电”呢?F1问的稀里糊涂,F2也不深究F1问题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就这样公说公的,婆说婆的。沟通了半天,也没有个什么结果。
F1接着问F2,能源企业都会做哪些信息化的工作?
F2答到:我们只做服务,不做信息化建设。再说了,能源企业多了去了,怎么能说得清楚呢?
F2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考虑F1的问题。他们之间的沟通还是存在很大的盲区,几乎没有达成共识。F1想要知道能源企业的信息化工作的内容,看看自己有没有机会参与进去。F2则只想着自己的那点儿事,根本不清楚F1这个问题背后的想法。
沟通最大的障碍就在与双方没有就问题达成共识,盲区太大,各自为政。
想要突破这种障碍,首先得就这个问题本身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对方的目的、想法;然后就问题本身进行适当的回答。
回答问题也有技巧,就是采用金字塔原理提供的结构化方法。对问题采用MECE方法进行分类,然后回答。
说话之所以没有逻辑,就是因为没有结构。想到什么说什么,当然会给人逻辑混乱的印象。想要改变这个状况,一定要想清楚之后再说。也可以开口就说三点,比如书: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第一,第二,第三,分别详细说明。如果说的过程中又想到的一点,可以在三点说我之后加一句:最后还想补充一点,……
沟通的本质是互通有无,了解对方的意图,有开放的心态,就是开放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