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已经更新至110篇,自订购以来我貌似都没有好好学习过,甚至曾想每天一篇思维导图,作为输出,然到现在践行0。
总是想让自己忙碌起来,想着每天搬一块砖,多天之后就会有一堵墙。
现实就是三天晒网两天打鱼,打鱼的同时还在挖蚯蚓,待蚯蚓挖到之后天也黑了(最后确实有了一堵墙,一堵貌似自己很认真的认知不协调的墙)。
这样的拖延症后期再加多动重度患者再加左眼皮跳了好几天(jiu shi tai lan)导致我目前简单做一下梳理,供大家阅读。如有不足,请谅解。
一、管理学核心:局
人生的紧要处,其实只有几步---走好这几步,你就缺管理学。
管理学,绝不是只是管理公司的学问,而是帮忙管理周围所有资源的学问;最终目的就是让人“破局而出”。
(到今天我才知道管理课每天早上6:40更新)
1、那什么是局?
局就是人和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生就是一连串的破局过程,做人时时刻刻都在局之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而每一个人不可能时时都清。
2、那如何破局?
资源性质的调整。
资源有正资源,负资源,变换资源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让自己的路更通畅。
方法有三:
(1)拓宽视野,把不是你视野里面的资源变成自己的资源;
(2)对“资源”重新定义,对自己当下的环境整合,寻求新出路;
(3)重新定义自己,敢于挑战自己。
二、管理学的更高境界
在新的时代,每一个管理者都需要寻求一种效率上的平衡,就是来自于人心的效率和来自于外部强制力的效率这两者之间的平衡。
人是一切管理者的中心。
要从各个角度去分析去学习了解人,就像剥洋葱,心理学一层,脑科学一层,神经科学一层,一层一层下去,最后了解自己,了解他人。
三、识别机会窗口,借势破局
信天翁横渡太平洋的故事家喻户晓,同一件事,我们要做那个善于借助外部力量的人。
我们平时除了要多留意隐含在环境变化的机会还得盯紧“大块头”。一些大公司一般是先知先觉的。
宁老师的管理学思维是局,关于管理就是不断地破局,但要防止上一个阶段的自己的招法,给下个阶段的自己留下新困局。
以上就是我的笔记;其中有以下概念,我觉得特别好,可以帮我们更加认识自我。
1、认知不协调

知行不一,却以为合一。
比如觉得自己打游戏不对,但还是一有时间就打游戏;知道刷剧浪费时间,还一直刷;明知道今天交作业,但就是不到最后一刻不写。
其实这些都是认知不协调的例子,这是一种人的固有天性。
认知不协调的人是在要求别人做到的同时,自以为自己做到了,而且相当好。
那我们如何去改变,那就是先改变自己的行为,然后再慢慢改变认知。比如我虽然在刷剧,但是我可以根据剧里的人物分析一下关系或者性格。
认知不协调也可以作为面试的技巧,充分利用面试官的认知不协调,面试的前半部分先讲价值观,先让面试官对你有个好印象,然后认知不协调是人之共性,面试官会在之后的讲话中寻找支撑他的判断依据,所以面试的后半部分要强调自己的能力。
(留好印象的方法:提前演讲面试官组织里的模范人物,特别是当下最欢迎的,将领导最近提过的和这些中哪些是你自己有的包装进自己的介绍里去,让面试官意识到你和他有共鸣)
2、阈下意识
阈,如果我们把电影放映机的亮度逐渐调暗,当亮度低于某一水平时,就会什么看不到,这个临界点就是“阈”。我们视觉神经能够感受到外界刺激的一个阈值。
很多广告就是利用这个,用比阈值一点亮度去做广告,我们肉眼看不见,但我的阈下意识是可以感觉到的,譬如闪烁的信号,打开网页,看到一些闪闪的广告,我们肉眼不曾注意,但阈下意识已经感受到了。
3、76秒冲动
一个人看到好东西后形成的购买冲动,只会持续76秒,如果在76秒内不能完成有效的购买,冲动就会消失。
做导购的确实得注重把握这76秒的能力,我们普通大众消费者一定要警惕自己在这76秒之内购买不必须的商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