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浅冬,媳妇去了海南,独自在家,直到现在。在别人眼中那孤单的生活,却没有产生如冬日那样的寒冷和萧瑟之感。有点习惯这样的生活。
秋天还没有过去,她说,她要和她父母去海南过冬。我劝她, “你就不要去了,你在家里做饭,我下班回来也能吃上现成的饭。” 但她执意要去,没有办法,就让她去了。
去市场买菜,回来淘米、添水、烧饭,然后洗菜、切菜、搁锅、倒油,稍顷油热,放入葱姜和肉,热炒后加入青菜。这套做饭炒菜的程序,对我来说轻而易举,就是烧汤卤肉对我也不是难事。吃饭难不住我,不想让她去,主要是担心她去了海南,一个人在家有点孤寂。
她去海南后的第二天,那种预设的孤单感觉没有到来。吃饭没问题,想吃啥做啥,比她在家时还做的好,吃的可口。她看到我在微信上发的照片说,“我没在家,你什么都会做,还吃的那么滋润。”我没回她话。
前几天气温骤降,寒风呼呼,天空飘起了雪花,我就没去上班。早上八、九点起来,洗漱后,到书房,按读书计划诵读经书。十一点到厨房做饭,吃完二合一的早饭和午饭,回到书房。
来到书房,洗洁茶具,烧水,泡上一壶茶。如果饭菜油腻,就是普洱,如果饭菜清淡,就是白茶。爸妈在的时候,他们每日上午、下午各冲一杯茶,也让我自小学会了喝茶,记忆中,那时他们喝的是浓浓的苦苦的绿茶。刚到单位上班的时候,同事看到我的茶杯里放那么多的茶叶,很惊奇这个年轻人这么能喝茶。中年以后,接触的茶叶多了,品尝的茶叶多了,就限于白茶、普洱和红茶,绿茶反而喝的少了。
沏壶茶,拿起书来,静静地任由文字把我带入另个世界。说来惭愧,在初中、高中时就读了很多书,却没有记下来。读时全神贯注,读后一干而净。反倒是近几年来,持续地每天都在阅读一本智慧的经典书,打开了视野,开启了心灵,反而能记下来一些字词、句子。感觉现在不比上学时候的记忆力、书写能力差,甚至于比那个时候还强。人的一生是在学习中,此话不假。
下午读个两三个小时的书,精神思想状态向好,心灵舒放,那世上烦杂之事远离了。媳妇在家时,她在屋内来来回回,搞出许多响动,让人心里不静。现在,能不受干扰专心地静读、思考真的是好,心情舒服而自在。
吃过晚饭,打开电脑,随心随性地输入自己的所得。有时也会为写什么烦恼、焦躁,没有素材,不知道说什么写什么。憋的久了,就顺着意识去写,围绕事先预定的中心词去输入,感觉就是不断的写。作文是一个不断书写的过程。久了,脑子中那些断联的环节联结上了,没有关联的词汇疏通了。世界变大,也变小,第二天,在阅读那部智慧书籍时,上下段、上下文之间好像没有隔断。
晚上十点钟,躺在床上,或回想一下白天的经过,或听着轻缓的音乐、歌曲,进入梦乡。
网友评论